第241章 寶地誰也別和我搶(第1/2 頁)
第241章:寶地誰也別和我搶
人每天必須補充一定的鹽類物質,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和體能活動。
世界初有人畜,即知食鹽。先民,不憚披榛斬棘,越峻嶺,涉洪流,與毒蛇猛獸搏鬥,以圖獲得生活必需的礦物質,這種物質是什麼?食鹽也。
無鹽業資源的地方,古人如何取得鹽這種獨特物質?“土無鹽鐵,燒木作灰,灌取汁而食之。”人類沒有火箭可以生存,沒有食鹽萬萬不可思議。
如何取鹽?製鹽?
那就是因地利、乘天時、不假人力的天日曝曬法。
而在哪裡?就在鹽湖。
但鹽湖大多是在外圍,或者是海邊,如今的漢族勢力和生產力根本就無法到這些地方取鹽,製鹽。
同時,中原又是漢民族的文明活動地區,河東鹽池就地處中原的核心位置,此地,極為重要。
同樣的為了奪鹽源而發生的戰爭,也是數不勝數。
甚至可以追溯到黃帝與炎帝的戰爭、黃帝戰蚩尤的傳說等等歷史故事而戰事就發生在河東鹽池一帶。
爭奪下來的食鹽自然是由官府獨家經營,這是必須的。
劉星問這些食鹽賣到了哪裡?
司鹽城的官員早就得到了訊息,不過,他們並不歸劉星管理,而是隸屬於長安的九卿之一的少府管理,官鹽所得自然是要繳納到長安。
“從今天開始,這裡的食鹽收入全部歸雒陽!”
劉星就是這一句話!
不容的任何人反駁!
笑話,在我的地盤上,我不拿誰拿?!
還有的是,上古的黃帝手下得力大將風后,他死後,葬於黃河東轉的拐角處,建有風后陵。而此地又是黃河的一處重要的渡口,故此得名風陵渡。此處是黃河、洛河、渭河三河交匯處,黃河南流東去轉彎處,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和“大河東去第一灣”之稱。
此地,必須要拿下!
中條山和鹽湖、風陵渡,必須拿下!
老祖宗在這裡幹仗,自然有道理!
還有就是,大夏國的首都就是如今河東郡的治所安邑,守著這裡能沒有沒有原因嗎?!包括堯、舜,都是定都於此。概因中條山造就的肥沃土地和豐富資源。漢民族才能得以生存、繁衍、發展和壯大。
而銅則是中條山除鹽之外的另一重要物產,就是蔡文姬所說的這裡。
到了此處,劉星才知道,中條山自西向東素有“金頭、銅腰、鐵尾巴”之稱。中條山是銅礦的主要聚集地,這裡曾發現過大量古銅礦遺址,散佈在長達一公里的山坡上。
劉星不再前行,就在此處紮營,同時命人去尋找衛覬,讓他來見自己。
一天之後,劉星見到了這位,有四十歲的年紀了。
劉星沒有跟他過多的說,很是簡單幾句。
“衛覬,如今我是司州牧,河東郡這裡歸我管,如今皇帝在長安,你也知道,這是董卓乾的,皇帝讓我修復宮殿,我沒有錢,那就只能收繳官鹽,同時,這裡盛產銅礦,我要你,管理官鹽,鍊銅,之後運到雒陽制幣,我打算將這件事交給你辦!”
衛覬都懵了,劉星這說的都是啥啊,他有這麼大的權力嗎?!
收繳官鹽,造幣,這是要幹嘛?!
劉星又對典韋一使眼色,道:
“你安心辦事,有不服的,找典韋,他負責運輸,負責安保!”
典韋上前朗聲說了一聲“是”!
這一嗓子,給衛覬嚇了一跳,這位爺實在是太過於龐大了!
劉星這才發現自己帶來的人馬還是太少了,一百騎兵,不足以守護這裡,於是劉星特意給典韋留下了八十騎,自己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