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 頁)
,惡,道,不處,上。
36 道佐天下
原文
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解讀
巫祠詞語:人主,凶年,善,物,老,不道。
37 用兵有言
原文
六十九 用兵有言,我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我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解讀
巫祠詞語;為主,為客,我寶,抗兵。
38 大國者
原文
六十一 大國者,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解讀
這一篇是善下思想在戰爭方面的論述。 。 想看書來
道德經解讀(簡本)道篇
道德經解讀(簡本) 道篇
39道者 40同於 41勤而行 42深沉的淵 43生命周行 44反者弱者
45柔弱 46柔弱於水 47天下希及 48用與利 49道可道 50道生一
51道生之
巫祠時代過去了,商時代過去了,巫祠復興時代過去了,社會進入了周春秋時代。巫祠分解出來多個分支派別。這一篇是對道一派的記錄。讀這一篇,可知道派達到了哲學的高度。
39 道者
原文
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寶。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註釋):萬物:宇宙分做三個部分,地上的部分叫做天,生命部分叫做萬物。萬物相當於今天的“人生,社會”。 善人:以對道的態度為標誌,分做善人和不善人。 美言,美行:從上下文看,指道。 市尊:換來尊貴。 加人:獲得擁護。 何棄之有:是說,對不信仰道的人也不拋棄。 故:無意義,語氣轉換,說到。 天子,三公:泛指商周時政權的設定這裡指周政權。 拱璧:就是玉器。在商代以前,有過玉器時代,在商代玉器用來標誌權力和身份。 駟馬:最高階別的車馬,四馬拉的車,屬於儀式一類,也是商代權力的標誌。 古:指商代,從春秋時代看,商是古代。 罪:災難,特別指天災。
(大意):道,表達了人生,社會最深的道理,信仰道的人一定珍重道,(反過來),對不信仰道的人,道也同樣的加以愛護。道的道理受到尊重,道的行為有人跟隨,沒有理由拋棄不信仰道的人。所以,就是有過“拱璧,駟馬”(的商貴族),(在周天下的形勢下)也不必“立天子,置三公”,還是遵從道,以順其自然為好。自古以來,道受到尊重,還不是為了求得個平安嗎?(還有什麼比平安更重要),所以天下第一貴重的就是道。
解讀
這一章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是對道的宣講。下部分開頭說,“立天子,置三公”。天子,三公是周時代政權設定,指周政權。商政權滅亡了,周政權興起了,道一派,依附氏族的巫祠,從商轉向了周。這一章講述了這一段歷史。商、周之際,是中華史上的大變革時期,據史載,武王伐紂,二渡孟津,八百諸侯相助,一舉而商亡。事情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它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