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黃景昉簡在帝心(第2/2 頁)
自己以“偽學欺世”之罪重治罷官。
現在想起來當時確實是太過於衝動,關鍵原因就是黃道周冒犯自己的威嚴,據理力爭。
沒有想到自己現在嚐到了惡果,朝堂之上再也沒有敢言的大臣。
“好,要不是愛卿提起,朕還險些忘了此人。”
“傳旨,將黃道周官復原職,進京入見 ,並賞賜白銀百兩。”
黃景昉和黃道周是福建老鄉,對黃道周的人品甚是佩服。
見好友官復原職,以後更是同殿為臣,一起為大明鞠躬盡瘁,不由感到心情舒暢。
黃景昉回到翰林院的公房以後,李適問了老黃和皇帝的對答。
見老黃應答得當,不由老淚縱橫,這個代言人還行,不負所望。
這時李適將剛才寫的吹捧皇帝的文章丟給老黃,黃景昉拿起來逐字閱讀,不過越往後看臉色越是難看。
“這是不是太過,萬一以後被其他大臣看到,我的老臉究竟往哪裡丟。”
其實李適寫得文章就是歷數崇禎登基以來,乾的好事,壞事那都甩鍋給大臣。反正中心思想就是大明皇帝英明神武,就是大臣不給力,天災人禍太多,非人力可以能成。
要知道黃景昉可是黃道周的好友,俗話說人以聚類,物以群分。黃道周那是品質清秀,學識淵博,清廉敢言。
那黃景昉也不可避免也或多或少沾惹這些特質,只是現在被李適影響太大。
這類人怎麼說呢,你要是讓他們幹大事,那是萬萬不能成的。但是人品啊,節操啊那是萬中無一的。
歷史上明朝滅亡,黃道周在家鄉組織義軍抗清。不過戰敗被俘,寧死不屈。
雖然不是幹大事的料,但是人家堅持的信念才是我們漢族悠長至今的關鍵。
李適雖然對老黃的人品很不恥,就是那什麼既要又要。但是看在他開始慢慢和自己靠攏的份上,當然也就是人品啥的,不由說道,
“你可以回去潤色一下,但是中心思想可不能變。要知道我們的目標可是中興大明,現在時局危機,我們也不能墨守成規,非常時行非常事。”
黃景昉很想說怎麼變成了我們的目標,我來捋捋。
我不就是想當個內閣大學士,光宗耀祖,怎麼現在會和中興大明混到了一起。雖然我也很想有所功績,但是我有幾斤幾兩我還是知道的。
不過剛才和皇帝的對答,自己也是忠君愛國,口號喊得震天響,現在想想還渾身沸騰呢。
現在被你李適當作提線木偶一般,我還有沒有面子,還有沒有尊嚴。
但是如果能在內閣裡面站穩腳,順便再建功立業,那也很不錯啊。
想到這裡黃景昉,臉色好看了一點。
然後再拿起李適的文章,想到以後被好友們的鄙視,頓時臉色又不看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