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然災害的規律(第1/2 頁)
一眾大臣見崇禎皇帝都開始大哭起來,也開始裝模作樣的哭泣。
唯有李適昂首挺胸,面露深情的看著崇禎,兩鬢都有些許白髮,他真的太難了。
也許他這個皇帝當得不稱職,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他真的努力了。勤於政事,生活簡樸,不喜好酒色。
最後更是自盡吊死在煤山,是我們漢人古代王朝最後的氣節。
李適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
“陛下不可氣餒,時局還沒有達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也不是陛下失德所致的,更不是陛下的錯。”
李適話音剛落,崇禎就好像溺水之人抓到最後的稻草,趕緊抹掉眼淚,快步走下殿。
由於過於激動,中途差點摔倒,趕緊抓住李適的雙臂,滿含希望的問道,
“李卿有何可以教朕?”
其他大臣面色各異,有的羨慕嫉妒恨,此人這麼快便討得皇帝歡心,看來升官發財近在眼前。
有的面露笑意等著看笑話,大明已經病入膏肓,連我們這等擎天柱石都毫無辦法。你一個剛進官場的小白就敢如此妄言,等皇帝反應過來還不把你推到午門給砍了。
李適咳嗽一聲,整理了一下思路,同時也是提醒各位,我要開始裝逼了。
“陛下自從繼位以來勤於政事,生活簡樸,不喜好酒色。按理說此等作為必是中興之主,但是為何不管如何補救都無濟於事。”
這話也確實說到崇禎的心坎裡面去了,這也是崇禎想知道的問題。
其他大臣有覺得有理的,但更多卻是嗤之以鼻,中興之主?明明就是剛愎自用,急功近利,毫無擔當。。。
只見李適環顧四周繼續說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天啟年間,就一直天災人禍不斷,旱災瘟疫肆虐,有的人說這是皇帝失德導致的。”
“但是自從陛下繼位以來,先是以雷霆手段清除禍國殃民的閹黨,然後撥亂反正,重用各路賢臣良將。”
“陛下更是宵衣旰食,夜以繼日的處理朝政。要說陛下失德,臣第一個不答應。”
崇禎不由再次淚流滿面啊,知音難尋,以前為何沒有發現這個李適如此有才能。
其他大臣也只有尷尬的笑笑,不敢站出來反駁,反駁這是公開打皇帝的臉啊。現在皇帝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下獄砍人。
“我們讀歷史便知道,漢朝末年,隋朝末年,唐朝末年,元朝末年都是天災人禍不斷,外加財力崩潰,導致的滅亡。”
“我們大明目前的狀態和他們當時的狀態何其相似也。”
李適這句話一說,頓時大家一頭黑線,你的意思就是說我大明也緊隨其後?崇禎也開始面色再次不善起來。
當然有的御史已經蠢蠢欲動,準備要彈劾李適了。
李適懶得和他們扯皮,於是趕緊說道,
“但是我們大明也有和他們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末代皇帝都是昏庸無能,而我們的皇上卻是鮮有的明君。”
蠢蠢欲動的御史們頓時閉上了嘴巴,心裡大罵李適無恥,居然把這等暴君說成鮮有的明主。
也沒有哪個正直的大臣站出來呵斥李適的無恥媚上。
現在已經是崇禎十五年了,有點抱負的大臣要不戰死沙場,要不被下獄,要不被崇禎皇帝的性格搞得從一腔熱血到萬念俱灰。
而現在剩下的都是些什麼人?貪戀權位?碌碌無為?尸位素餐?
這從崇禎十五年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就可以看出,崇禎十五年以後基本就沒有看到大臣們的大動作了,好像知道大明時日無多了。
不過崇禎卻對李適的話心裡大加讚賞,只恨相逢太晚。
崇禎心裡也是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