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在為著任何一個目標而進行的戰爭中,即使那個目標是佔領一場特定的土地或一個特定的陣地,從軍事上的觀點看,對於所追求的這塊地區進行直接進攻並不是獲取它的最佳方式。因此,軍事行動的目標應該有別於參戰國政府指望達到的目的,從而冠以一個自己的名稱----攻擊目標。在對任何一場戰爭進行的嚴肅思考中,首先有必要在將每一參戰方所企求達到的目標一目瞭然地置於研究者的眼前;其次,有必要認真考慮在獲取勝利的情況下,所選定的進攻目標是否最有可能實現那些為政府所追求的目標;最後,有必要研討進攻目的得以實現的各種軍事行動的優劣長短。進行這樣一種考察的精確程度將會取決於考察者自我設定的工作範圍。但是,如果能夠在一個更為詳細的討論之前,規劃出一個無需為細枝末節所糾纏而僅僅是突顯主要輪廓的構架大綱,通常這都有助於提綱摯領,當主線被完全掌握之後,各種細節就能輕而易舉地涉及到,並且各得其所。
在這裡,本書所做的努力將會侷限在從本書的範圍出發,勾勒這樣一個大綱。
1778年戰爭的主要參戰國,一方面是大不列顛,另一方面是控制法蘭西與西班牙兩大王國的波旁家族。此時已在與其宗主國進行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的北美殖民地,對於這個對他們是如此重要的事件自然是歡呼雀躍;儘管稍後荷蘭被英格蘭下意識地驅趕進入了一場它自己一無所獲且滿盤皆失的戰爭。美國人的目標十分簡單----將他們的國家從英國人的手中擺脫解放出來。除去一些騷擾敵人商業的巡洋艦以外,他們在具有戰鬥力的海上力量方面的缺乏,肯定將他們的所作所為侷限在了地面戰方面。這就確實構成了一個有利於盟國的強有力的箝制,極大地消耗了大不列顛的有生力量。然而,放棄這場角逐並且立即停戰,這是英國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荷蘭免除了來自陸地上的進攻,卻在同盟國海軍的幫助下,除了儘可能地去免除外部損失以外,並沒有表露出多少試圖有所做為的願望。因此,這兩個小角色的目標可說只是中止戰爭,而主要參戰者從其連續性看,其目標卻是希圖狀況有所改變。
大不列顛的戰爭目標也十分簡單,由於捲入到一場與其最有希望的殖民地一場可悲的分歧中去,這種爭吵逐步升溫,直至它受到了失去這片殖民地的威脅。當曾經心甘情願的臣服者離自己而去之時,就必須維持暴力控制了,於是它拿起了刀劍來對付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阻止這些海外領地的分離。在那一代人的眼中,它的輝煌正是與這些海外領地緊密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的。法蘭西與西班牙以那些美洲大陸上反殖民事業的積極贊助者身份的出現,並沒有改變英格蘭的目標,而無論它本應承擔的進攻目標出現了何種變化。由於法、西等國加入到其敵人的行列,英國人不僅喪失美洲大陸殖民地的危險性大大地增加了,同時也遭受到了丟失其他有價值領地的威脅。這一點不久就部分地變成了現實。簡言之,英格蘭就其戰爭目標而言,是嚴格意義上的防禦性的;它擔心丟失的東西太多,在最好的情況下,只是指望看住為自己手中擁有的東西。然而,透過驅使荷蘭捲入戰爭,它取得了軍事上的優勢;因為,在沒有增加其對手力量的情況下,好幾處至關重要但卻疏於防備的軍事與商業據地為其軍隊敞開了大門。
法蘭西與西班牙的觀點和目標更為複雜,傳統的敵意和為尚不久遠的過去報仇雪恨的願望無疑佔有很大的份量,正如在法蘭西也存在沙龍與哲學家對於殖民地民眾爭取自由鬥爭的同情一樣。然而,儘管情感上的考慮對於國家的行為影響甚大,但只有在滿足它們的有形手段足可稱述與計算之時,法蘭西才能指望其北美領地能夠失而復得。然而,當時仍健在的那一代殖民者卻對於昔日的博殺有著過於深刻的個人回憶,他們無法預設任何加諸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