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2/3 頁)
的特徵與政策就是遠不那麼贊同持續地維持著海上強權的地位。荷蘭由七個省份組成,其政治名稱又叫著聯合省,其權力的實際分配可以為美國人大致描述為《各州許可權》法案的一個誇張的事例:每一個瀕海省份都有它自己的艦隊和艦隊司令部,以及隨之而來的猜忌。這一非組織化的趨勢部分地由於荷蘭省的巨大優勢地位而抵銷了,光是荷蘭省就提供了整個國家六分之五的艦隊和百分之五十八的稅收。結果,其在指導國家的政策方面,也取得相應比例份額的地位。儘管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能夠為自由作出最後的犧牲,然而,民眾的商業精神卻浸透了政府,以致確切地說,荷蘭政府應被稱為一個通商貴族集團。這使得這個政府厭惡戰爭,憎恨為進行備戰所必需的每一筆開銷。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直到危險迫在眉睫,這群市長大人們才肯為著他們的防禦戰而勉勉強強開啟腰包。儘管共和國政府最終得以延續,然而,對其艦隊的開支卻是厲行節約最不講究的。直至1672年約翰&iddot;德&iddot;維特去世以及1674年與英國締結和約,荷蘭海軍處於一個在數量上和裝備上能與英法聯合海軍平分秋色、分庭抗禮的地位。這一時期荷蘭海軍的效率無疑使這個國家免遭為那兩個國王所精心策劃的毀滅的命運。隨著德&iddot;維特的去世,共和國時期也就過去了,隨之而來的實際上是威廉&iddot;奧蘭治的君主制政府。這位君王的畢生政策就是去抗衡路易十四以及法蘭西強權的擴張。這一抵抗採取了陸地戰的形式而不是在海上興師動眾----這一趨勢完全是由英格蘭退出戰爭而引起的。早在1676年,德魯特海軍上將就發現分配給他的部隊無法單獨與法蘭西抗衡。由於荷蘭政府一心一意地關注於陸疆,荷蘭艦隊很快就衰落了。1688年,當威廉&iddot;奧蘭治需要一支艦隊護送他去英格蘭時,阿姆斯特丹的市長們群起反對道,海軍在實力上已經一落千丈,同時也失去了其最能幹的指揮官。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這位威廉三世仍然保留聯合省最高行政長官的職位,以及他的一貫的歐洲政策。他在英格蘭找到了為他所需的海上霸權,並將荷蘭的資源用作地面戰爭。這位荷蘭王室同意在聯合艦隊協商戰爭時,荷蘭海軍統帥們應該位居官階較低的英格蘭軍官之下。當荷蘭人迎合英格蘭的需要時,荷蘭對於海洋的利益就被犧牲掉了。1702年,威廉三世死後,其政策仍為繼任者所因循套用,其目的完完全全集中在陸地之上。在烏得勒支和約締造時,由於荷蘭並未對海洋提出要求,因此在海洋資源、殖民地擴張以及商業利益上一無所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