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2/2 頁)
速度上的優勢不能彌補運量上的劣勢。由於簡便易行且載運量大,在相同距離內,水上運輸更為便宜,並因此更為普遍的運用。這些特點不是偶然、暫時的,而是本質上的、長久的。只有在沒有水上交通的地方,或是水運距離比陸運太過遙遠以至於前者的固有優點盡被抵銷之時,陸運在價格與運用的普遍性上才有競爭力。很有必要強調這些事實,因為鐵路運輸快得多的速度給普通人留下了非常不同的印象,他們容易忘記鐵路運力的有限。交通----或者說物資交換----的好壞不只是取決於速度,也取決於在較長的時期內能夠被穩妥運送的貨物數量。
水運的上述固有優勢可能會使它在促進所討論地區的發展方面處於無與倫比的地位。不過,如前所說,海上交通的存在是一回事,對它的使用又是另一回事。後者取決於能力,該能力一是體現在單純的海上海軍力量上,二是體現在海陸交界地帶的海上力量和陸上力量的相得益彰或是缺乏協調上。在海陸交匯地帶,由於陸軍力量傳統上是政治權力基礎的緣故,必然會有海陸力量之間的不協調問題,故需要達成其間的平衡。這種平衡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周邊地帶。依託於海權的領土控制的性質、範圍及堅固性是政治影響的本質所在,這和根據地在陸上軍事行動中的作用是一樣的,來自這些根據地的影響輻射遠至內陸地區,並在那裡發揮著在範圍和程度上和始發點同樣的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