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2/3 頁)
利在資金上有了可靠的來源,對質量體系進行了根本性的變革,李書福開始不用為質量擔心了。
但是汽車經銷商可不會陪著李書福一起瘋狂,他們從李書福那裡拿車是為了去賣,是要拿來賺錢的。哪怕是個外行人,從外表上看看吉利豪情也會知道這輛車不像個車樣子。所以一個老資格的台州商人回憶說,李書福的豪情車下線時在本地根本沒有經銷商,更多的是李氏兄弟在江浙經銷摩托車時建立的網路在銷售。有意思的是,李書福的豪情車倒真是沒有多少事故記錄,也許是這個台州人的運氣好,也許是因為此時的吉利車其實還只是一隻&ldo;黃皮白心&rdo;的半國產車‐‐豪情車的發動機一直到吉利自己研製成功之前都用的是豐田8a。所以慢慢地,吉利車以它的價格優勢打入了市場。
不過,吉利的出現卻引起了市場上關於血統的話題,因為當時下線的吉利豪情長著一副賓士的前臉、夏利的身段的模樣。豐田公司與吉利之間後來還發生過關於商標圖示的官司,理由就是吉利豪情的車標與豐田過於相似。吉利豪情的出爐被稱為一場模仿秀不是沒有原因的,李書福最初的心理其實很容易看透,他想利用的就是人們對國際品牌喜歡但買不起的那一點點空間,為自己的豪情殺出一點生存的空間來。
李書福做到了。
第30章 金志國:一百年的啤酒夢
【金志國小傳】
在中國的企業發展歷史上,快速消費品領域裡一直充斥著戰爭,其中啤酒業的競爭尤為激烈,曾經的計劃經濟造就了區域市場和地方品牌,這在給夢想成為全國品牌的整合者帶來區域障礙的同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而青島啤酒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巨大併購中,是最成功的公司,青島啤酒總經理金志國及其前任彭作義發起並推動了啤酒業的整合,為快速消費品領域貢獻了一個區域品牌成長為全國品牌的經典案例。
金志國1956年出生於山東青島,1975年進入(原)青島啤酒廠工作,在這家龐大而悠久(1903年創辦)的國有大企業中,金志國從洗瓶工開始做起,到1996年被任命為青啤西安公司總經理,率領&ldo;漢斯&rdo;啤酒一舉扭虧為盈。2000年8月,金志國受命組建(青啤)北方事業部,2001年4月出任北方事業部總經理。同年8月,因青島啤酒原總經理彭作義意外猝死,金志國被作為惟一的候選人而當選為青島啤酒集團總經理。這樣的經歷是一個職業人的驕傲,在金志國成為總經理後接受採訪時說:&ldo;三十多年我就只幹了一件事,就是做啤酒。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執著。最大優點也是執著。&rdo;
的確,閱讀金志國的歷史便是閱讀一部啤酒業的歷史,而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啤酒業,用一個詞來形容便是:慘烈。金志國說:&ldo;我連晚上睡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rdo;這樣的形容固然略有誇張,但也客觀展現了在一個開放而又分散的消費品領域的生存現實,而似乎是為了讓自己睡得安穩些,青啤在彭作義和金志國的時代裡,都展開了中國企業史上最龐大的併購浪潮‐‐在十年時間裡,青啤徵戰南北,行跡踏遍十七個省市自治區,併購四十多家大小不等的啤酒企業,可謂&ldo;併購狂人&rdo;,而在瘋狂的背後,一家全國型的啤酒航母也逐漸顯現。
當然,像一枚硬幣總有正反面一樣,在青啤併購最鼎盛的時候,也是外界對青啤質疑最盛之時,很大的原因是:所有的併購都存在著消化的問題,可謂併購易,消化難。在2000年tv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問時任青島啤酒的總經理彭作義:你的胃口很大,從南到北吃進去這麼多企業,但我不知道你消化功能如何,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