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他沒有第一時間回到鄭府,而是前往劉通劉老太醫的府邸相送。他的恩師早在數月前便已被太后批覆了歸鄉榮養的請奏,只是因為京中事務繁多,太醫院裡也有很多事需要交接,才耽誤下來這幾個月。
如今,慈寧宮的各類事務、藥方、冊子,都已經交給鄭玉衡負責,老太醫除了最初幾次帶著鄭玉衡同往之外,其餘的時候都在府上整理物件,回淮南老家。
鄭玉衡在馬車前,幫老師查點醫書的數目,將數目對了兩三遍,毫無錯漏,才允許小廝們搬上馬車。
劉通坐在車裡,車簾歸攏在側,遠遠地望著這個為他鞍前馬後的學生。他招了招手,鄭玉衡便放下冊子過來。
老太醫道:&ldo;先別忙了,玉衡,你上來跟我說說話。&rdo;
鄭玉衡便將帳冊交給身邊的侍從,登車撩簾,坐到劉通的身邊。
他素來神情溫順,望起來純澈乖巧,彷彿很容易被掌控,但劉通教導了他幾年,對這個學生的脾性最瞭解不過,鄭玉衡其實倔強專斷,很有一番自己的主見,而不是對父權無條件臣服的孝子賢孫,所以才跟鄭大人的關係惡化至此。
劉老太醫道:&ldo;我一生兢兢業業,如履薄冰,見識過京官們為了討好權貴的嘴臉,也受到過許多次威脅和拉攏,深知權力中心是一口擇人而噬的漩渦。為師能活到如今這個年歲,其實已在許多事中喪失了原本的底線……正因如此,你進入慈寧宮中侍奉娘娘,才讓我如此放不下心。&rdo;
鄭玉衡怕老師會說太后娘娘的不是,便率先道:&ldo;慈寧宮娘娘待人極好,很照顧晚生後輩。&rdo;
劉通凝視著他,沉默了須臾,又開口:&ldo;我不是擔心娘娘不好,而是擔心你。想要活得長久,要麼能屈能伸、身段柔軟,可以折得下腰來,奉迎討好,攀援權貴,這是你天性做不出的,沒法兒討好主子。要麼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壓制住你這顆赤子之心,這也是你做不出的,即便能做得到,也辱沒了你多年修成的品性。&rdo;
鄭玉衡聽聞此語,只是說:&ldo;學生不曾將自己看得很高,也用不上折腰這樣的詞,只儘自己醫官的本分便是。&rdo;
老太醫卻搖了搖頭,伸手搭在鄭玉衡稍顯單薄的肩頭,感嘆道:&ldo;若不是三年前那場春闈犯錯,以你年少中舉,連中兩元的才學,未必沒有十五歲登科及第的佳話。玉衡,你的文人心腸還沒有泯滅在醫書藥爐裡,為師知道。&rdo;
這件事過去了一千個日夜,早已被許多人埋忘在熙寧十四年的風霜裡,當年那個天才的錦繡少年郎,到今日再提起,也不過是一句&ldo;可惜仕途無望&rdo;的嘆惋。
談及此事,鄭玉衡只能回以沉默,並安慰道:&ldo;老師,是學生的資質還不足。&rdo;
劉通擺了擺手,臉上除了龍鍾老態外,還顯出一種對學生前途的痛惜,他疲憊地攥住鄭玉衡的手,道:&ldo;不必這麼說,全天下人都知道,能被先皇帝親筆黜落,說明早就過了主考官的慧眼,如無意外,定是進士及第,只是待點評名次而已。可嘆當年的命題議在風口浪尖上,其他人都知道順從天意,偏你……&rdo;
他似乎也不能說什麼話來苛責鄭玉衡,因為他確是為民著想,一片冰心。
當年明德帝孟臻因為一項政務,跟六科、中書門下的要員們意見相左,幾次駁議。春闈之時,負責出題的主考官是六科內的吏部尚書,不知道該說這位尚書冒險、還是說他大膽,他出題時將此次爭議不下的政務融入考題當中,並且親手點選了其中跟皇帝意見不同的幾篇文章。
其中,鄭玉衡所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