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頁(第2/2 頁)
結合文體特點,採用閱讀品味法或朗讀感受法進行教學。這裡,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我想著就必須讓他們充分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而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
比如我教《臺階》一文時,我就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環境描寫突出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手法,以及善於把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我把他們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切入點方面主要抓住文章開頭一句話:「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底」作為突破口。因為它既是一個過渡句,也是本文立意的關鍵。還有一句是全文的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可以說這兩句結合起來就可以構成文章寫作的主要出發點,更是父親辛勞一生為造有高臺階的新屋的根本原因體現,因此在設定問題時就圍繞這兩句話展開的。首先在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情節中,我提了四個問題:(1)統領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2)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3)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