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打不過你,那就加入你(第2/4 頁)
變家族迫於威懾,不得以向孫權俯首稱臣後,兩年來,他們也沒閒著嘛!
還有…
不等關羽去細想。
關平的聲音還在繼續。
“那木頭牛馬更是神奇,完全不用人驅使,自行前進,無論是何種道路,如履平地…此外,觀其大小,若然運送軍糧,怕至少也可省下數千勞力,且再不懼怕淺灘、崎嶇山路…或許對伯父那邊大有裨益!”
關平的話,讓關羽一下子就想到了大哥劉備,想到了益州。
運送軍糧,荊州這邊還好,多是水路,只要不是枯水期,運送起來都頗為方便。
可一旦到了枯水期,那船舶擱淺,到處都是淺灘、泥濘道路。
莫說是行軍,單單是運送軍糧都會變的極為困難。
而這木頭牛馬就能完美的解決枯水期這個難題。
更重要的是益州,是大哥與孔明那邊。
只有經歷過入蜀,才會知曉何謂——蜀道難!
崎嶇難走的蜀地上運輸糧草,面對陡峭的山森,面對那險要的棧道,糧食的損耗倒是其次,一著不慎,就連性命都得搭上去。
歷史上,諸葛瑾的二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後。
諸葛亮便讓他駐紮在山谷中,參與蜀道的運糧。
結果…年僅二十五歲就殞命於糧道上,讓諸葛亮惋惜不已。
在給兄長諸葛瑾的家書中,諸葛亮是這麼寫的:
——“最對不住的是喬兒,當年沒有子嗣,我向兄長求一子過繼,兄長上報了吳主才過繼過來,那是兄長的骨肉啊,我也寄予厚望,給他改字伯松!”
“他是家裡的老大,要像青松一樣,直直矗立,高潔長青,所以對他一直管教甚嚴,一伐的時候,我因為諸將子弟都在後方運糧,本著一顆公心,讓他也去督運糧草,不顧他體弱,讓他駐紮在山中,致使他病死。”
“七年了,我一直無法向你開口,骨肉離喪,罪由在我…但因為督運糧草,骨肉離散的又何止我一人?”
這一封家書中,拋開諸葛亮對諸葛喬逝去的自責。
從側面也反映出,蜀道有多難,那連綿七百里的秦嶺山脈,運送糧草…有多難。
或許,這也是諸葛亮與黃月英加快製作出木牛流馬,乃至於在第四次、第五次北伐時投入運送糧草的原因吧!
只不過,如今的木牛流馬,因為關麟與黃承彥的緣故,整整提前了一十六年。
“這連弩,這木牛流馬…”關羽正要開口吩咐。
“父親快看…”
沒曾想,關平宛若突然發現了什麼,立刻打斷了關羽的話。
他連忙伸出手指著橋下的一處。
關羽、馬良、周倉、糜芳均順著關平的手朝下望去。
卻見橋下的戰場上,關興的騎兵,已經朝關銀屏的步兵發起了衝鋒!
…
…
江東,石頭城。
諸葛恪一改往昔恃才傲物的模樣,心神不寧的走在街道上。
就在剛剛,他的父親諸葛瑾特地將他召到身旁,語重心長的告訴了他一番重要的話。
那便是,在這個特殊且敏感的時期。
吳侯不得不加固“孫劉聯盟”。
於是,他允准了,此前諸葛瑾提出許久了的請求,同意諸葛瑾將膝下一子過繼給他的二弟,十餘年無所出的劉皇叔軍師——諸葛孔明。
這雖是有幾分類似於“政治聯姻”般“政治過繼”的味道,但在大家族中卻是再尋常不過的一件事兒。
要知道,古人對於傳宗接代異常的執著。
如果有一戶人家家裡沒有兒子的話,就一定會過繼別人的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