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5 頁)
車停穩,列車員開啟車門,乘客們帶著旅途疲倦,從車門魚貫而出,與接站的親朋好友大聲招呼。一時之間,站臺上人聲鼎沸。
郭逸銘還是提著他那個小小的手提箱,與舒雨菲低聲說著話,從車上下來。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奔波,風吹日曬,他整個人瘦了一圈,白皙的面板也被曬得有些微黑,滿面風塵。與滄桑的外表不同,他的精神卻顯得格外健旺,雙目炯炯有神。
“總算到了,這一個多月又是上海,又是廣東,又是重慶,再到瀋陽,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火車上,坐車坐得人都軟了!”郭逸銘兩腳踏上實地,感覺走路都有些發飄。這個時代可沒有磁懸浮列車,列車行來顛簸非常,軟臥車廂也並不見得有多舒適。
萬分感激,這一次他遠赴全國各生產廠家,屬於技術指導,車票、住宿全由各接待單位買單。要不以他現在的經濟狀況,恐怕真要一路乞討回來了。
這一趟全國之行,讓他對這個時代國內製造業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
落後。
實在是太落後!
為了在外國技術專家面前展示國內的生產能力,各廠家都拿出了最好的一面。走進各個企業,廠區都乾乾淨淨,連衛生死角也看不到一絲灰塵,顯然是全廠動員搞過大掃除。印象中最容易出現油汙的車間內也是一塵不染,所有的機床裝置全都擦得鋥明瓦亮,連機床銘牌都在陽光下泛著油光。
各企業領導、職工,身上的衣服乾淨整潔,有些還燙出了衣縫線條,個個都拿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來迎接他。
可在這些表面文章之外,這些生產廠家的實際加工能力,卻讓他暗暗嘆息。
所有的企業都還採用的是人工操作,這麼些工廠內,他就沒看到有一家工廠使用了數控加工裝置!企業擁有的裝置更是種類繁多,年代迥異。有國內最新生產的,有七十年代初期出廠的,有六十年代的,再早他還看到了五十年代的機床,銘牌上醒目的俄文標誌——這是當初蘇聯援華時期的裝置,到現在還在用。
這還不算什麼,他這次東北之行,甚至看到了一臺日據時期的蒸汽鍛錘!
據瞭解歷史的廠方陪同人員介紹,在獲得這臺蒸汽鍛錘之前,它就有相當長的一段使用期限了,或許其實際製造時間能推溯到本世紀初葉。
這些老舊裝置並不是作為工廠的歷史陳列起來,供人參觀,而是在工人的操作下,實實在在承擔著加工製造職能!廠領導們還對這些裝置頗有讚譽,表示這些裝置皮實、耐用、故障少,作用很大,他們甚是驕傲地向他表示,在工人們細心的保養下,這些裝置再用到下個世紀也完全沒有問題。
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郭逸銘對於這些領導的樂觀,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對於委託這些工廠加工的裝置部件,也充滿了憂慮。
可當企業拿出準備好的部分加工件,讓他檢驗時,他卻驚訝地發現這些部件的加工精度非常之高,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這令他極為驚訝,他差點懷疑他看到的那些機床裝置,是政府為了保守生產機密,搞出來的障眼法,真正進行精密加工的生產場所,並不在此。
但他經過仔細觀察後,卻震驚了。
從部件上無序的車削痕跡,確認這些部件,並非一次加工形成。很明顯,這些部件都是經過粗加工、精加工,再由極少數技術超群的老工人,憑藉經驗,一絲一絲改出來的!
這些部件的確是用工廠內落後的裝置生產出來的,沒有動用數控加工。
讓部件加工精密品質發生跳躍的,竟然是一群技術極其出色、依靠豐富的經驗和穩定的手感,手工加工出來的!
八級鉗工!
他的腦子裡,陡然出現這個已經在全面推廣數控加工、後世幾近於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