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5 頁)
。最近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已經將成衣廠、製造廠轉到了一河之隔的深圳,利用當地廉價的廠房和工人工資、水電費,在整體經濟低mí的情況下,總算還小有盈利。
但即便經營如此艱難,直至今日,他仍然沒有對自己的產業進行技術升級。
原因很簡單,升級也無用!
產業升級是企業的廠房、裝置、生產工藝整體的升級,投資不小。他本身做的不是整機產品,而是零部件國際代工業務,都是給別人做配套,產業升級以後,又到哪裡去找業務來做?
如同郭逸銘為產業鏈劃分層級一樣,國際代工也是分層級的!精密加工業一直以來都是歐美日本這些先進國家的蛋糕,他們想吃也吃不到。就算香港可以不受限制買到先進的技術、裝置,升級了產業,也沒人會給童先生他們代工業務。
沒有需求自然就沒有動力!
既然升不升級都一樣,他們依然只能做一點初級製造業務,那麼利用大陸廉價的工廠租金、工人工資、水電費,多賺一點差價還更實在些。這就是包括童先生在內,所有島內實業家的一致觀點。
如果沒有郭逸銘,這些實業家們最終在島內將再無生存空間,不是倒閉,就是轉移到大陸或東南亞。而且在此之後的十多二十年內,也同樣不進行產業升級,繼續做著最初級的製造行業,直到被市場所淘汰。
郭逸銘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未來。
他的高科技行業,急切需要一支具有相當能力的配套廠商。這些廠商的製造加工能力,要達到國際水準,但同時製造成本,要等同、最好是低於國際價格。這就要求配套廠商如果要成為他的產品供應商,就必須採用更先進的生產技術,購買更先進的生產裝置,實現全面升級。
這就是需求促進產業升級!
童先生曾在經濟多元化委員會內任職。對島內實業家們的能力、脾氣、升級潛力等等了如指掌。在他的帶領下,郭逸銘用一個月的時間,連續登門拜訪了上百名島內實業家,對本島的工業狀況,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實際情況令他既失望,也暗自竊喜。
失望,是這些工廠的規模都太小了,技術水平太低了。
別看島內那些地產業、航運業、金融業個個腰纏萬貫、財大氣粗。資產動輒數億、數十億,可實業界卻是慘得很,連一個資產上億的都沒有!
本港的工業發展太晚了。
香港是在六十年代,國際上先進國家開始淘汰他們的初級加工業,將這些產業向低成本地區轉移的時候。才在港英當局的大力推動下,引進過來的。這些行業最初大都掌握在英國企業家手裡,他們只希望透過香港的低工資、低成本,在國際上賺大錢,對產業升級毫無興趣。
在他們的擠壓下,本地實業家發展得很緩慢。
等到英國人都覺得沒賺頭了,才開始透過轉讓、出售、合股等方式,漸漸將企業轉到本地實業家手中。而沒等本島的實業家們大展身手。這時石油危機就發生了,隨後不久,經濟危機也接踵而至。
郭逸銘看到的島內這些工廠,唯有慘淡二字可以形容。
這些還在島內苦苦支撐的企業,其總資產大都在數百萬至上千萬港元之間,少數幾個數千萬的,都算得上是大廠了!
“郭先生,實在讓你失望了。本地的工業實力確實是很差。恐怕會辜負你的期待。”童先生歉疚道。
這一個月來,童先生也是放開了他在深圳的生意,盡心竭力,天天陪著他轉。在他的引薦下,郭逸銘去了那些他看好的實業界老闆,一家一家的上門拜訪。以前他還覺得島內實業界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但這些日子和郭逸銘接觸下來。聽到了他透lù出來的少許抱負,再看看本港實業界的實際情況,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