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1/5 頁)
這就迫使他需要另外想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一方面大量聘請那些退休的老研究員、老技術人員、老工程師、老技術工人,這些人有經驗有積累,一來就能用,要價也不高,非常實用。另一方面,則積極培養自己的人才,這就是他始終關注著這批青工,並用各種方法手段,來促使他們充電、學習,快速成長起來的原因。
這批青工的素質都很好,他們大都出自於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受家學淵源影響,底子和求知『yù』比常人家庭的孩子強得多。在他們求學期間,父母也是他們最好的家庭教師,學識、耐心都超過了其他家長,因而成材率相當高。
當然,他也可以就靠著那些老退休人員,一茬一茬的換,等到九十年代中後期國家不再包分配以後,自然就可以到各個高校自主招聘到滿意的人才。
但這個期限太長了,他等不起。
對於科學家來說,生命中最黃金的年紀是在四十來歲。這個年紀,該學的知識都已經掌握了,長期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也到了厚積勃發的地步,而且這也是他們最渴望拿出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年紀。
只要稍加『jī』勵。再給與正確的引導,他們就能發揮出無窮的動力,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而超過了這個年紀,到了五十歲、六十歲以後,水平一般的研究員會失去動力,變得甘於平庸。表現優異的研究員也會因為累累成果,在名利雙收的情況下,或是因為應酬太多、或是年來體衰,無法再長期從事艱辛的研究工作。甚至有些人會為了維持自身的權威,從學術帶頭人轉變為學霸。容不得其他人對他的觀點提出丁點質疑。
從某個方面來說,許多老科學家到晚年,反而成為了阻礙科學進步的最大障礙!
就拿中美電子研究所來說,聘請的研究員絕大多數都是五十歲、六十歲以上,經驗豐富的老研究員。但近期被降聘的兩位老研究員,卻都是六十多歲、業內具有一定口碑的老科研工作者。四十來歲的研究員只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一還不到,可真正接二連三出成績的,卻大多數都集中在這個人群。
這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xìng』
如果不是因為子『nv』頂替,這些年富力強的中年科學家們,都應該是各個科研單位的頂樑柱。怎麼有可能來到中美電子研究所?
郭逸銘能請到他們,已經是撿了一個大皮夾,未來這種情況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這就意味著,即便他從現在就開始培養這批青工,到他們成才、在四十歲左右進入科研黃金年紀,仍然會讓研究所的技術中堅力量,出現近二十來年的斷層。如果把這個人才儲備時間再往後推十多年,那整個中美電子研究所。將在長達四十餘年內,都無法打造出一個穩定、可靠的科研體系。
這樣一個研究所,怎麼能成為實現他未來目標可靠的臂膀支柱?
因此在近期,他的視線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這批青工的考核,以及後續培養上。3∴35686688直到整個考核都順利完成,青工們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大都報名參加了公司夜校的培訓,他才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
除了科研進展,近期需要他關注的方面還很多。
美國方面,奧爾森、霍克等組織的個人計算機標準的討價還價,還在艱難進行中。個人計算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此刻已經成為所有計算機廠商的共識,為了在其中撈到足夠多的利潤,大量的計算機公司積極投身其中。
奧爾森利用其影響力。霍克積極協調各方的利益,希望儘快達成各個廠商的共同認識。但看這個架勢,這場會議可能還會持續很久,也許要好幾個月也說不定。畢竟歷史上,個人計算機的標準從未討論過。IBM帶頭,其他相容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