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第1/2 頁)
賀鞅瞥了眼,那份不過是寫的隱晦些,太后這般婦孺看不出其中真意倒也不奇怪,又遞給她一本,「這本我是想評為狀元的,娘娘過目。」
「是不錯。」賀太后放在另一邊,又挑起下一本,咦了一聲,「鳳、鴉……這人倒是讓我想起皇帝來了。」
她不提還好,一提起皇帝,賀鞅又是渾身不自在,「這卷雖也不錯,可臣總以為過於……」
「嗯,言之有物,深入淺出,淺顯易懂,」賀太后看著卷子,「前頭的策考慮的很周全,法子也有用,看得出是真的做過事的,最後這段論,引經據典,文采斐然,哀家也甚是喜歡。有十四名考官都給了最優,那為何不點他做狀元?」
賀鞅尷尬一笑,「娘娘有所不知,此番有好幾名亂臣賊子也在舉子之中,比如姑蘇王廬,煽動舉子去哭陵,比如泗州孫熊,曾做反詩譏諷朝廷,餘杭錢循,其父便是彈劾臣的錢桑齋。聽聞這些人各個才學出眾,此人……」
「你啊,瞻前顧後,實在做不得大事。」賀太后倒是想得開,「你又知曉你挑的那個便不在他們之中了?就算是又如何?不正好說明你有容人之量?」
賀鞅無奈道:「娘娘教訓的是,只是臣先前挑的那本……」
賀太后猛然回頭看他,「難不成有什麼啞謎暗號不成?若當真是,豈不是公然科舉舞弊?」
「臣不敢,」賀鞅趕緊道,「只是……」
賀太后不耐煩道:「你手上那本確也不錯,給他個二甲第一的傳臚便是了。哀家以為,就依各位閱卷官的,他們都是當世大儒或是能吏重臣,自然不會走眼,總比哀家一介女流、你一介武夫強些。」
賀太后看了看卷面上的記號,將最多人推舉的三篇挑出來,「就這麼定吧,要哀家用印麼?」
賀鞅無奈,只得領旨出宮。
離辰時尚差一刻,太極殿外新科進士們站的滿滿當當,又有樂部奏韶樂,諸王諸開國侯立於丹陛之上,文武各官按品級立在丹墀內。
到了辰時,禮部鴻臚寺官攜黃榜準時而至,待太后與攝政大將軍儀仗進入大殿後,文武百官與新科進士行三跪九叩禮,鴻臚寺官方出列宣制曰:「承明十二年三月三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所有人都屏息,生怕在此時聽見自己的名字。
「李吾歸,周紀,吳知行……第三甲共一百六十三名。」
聽聞自己名字的面如土色,還得叩拜謝恩。第三甲並不出班,只在原地叩首。已有宦官前來引路,自二甲開始,便依次出班,在御道旁跪下,就這麼一路往前跪,到了第一甲那三人,便可傳至丹墀之下。
「第二甲錢循等七十二名,賜進士及第,錢循、葉胥朝,柳存序,杜維賢……」
孫熊一路聽著,聽到了不少人的名字,意外地發覺就連王廬都榜上有名,看來文聖皇后當年改制科舉,確實收效頗佳,不僅避免以貌取人,竟連仇人都剔除不了。
越往後聽,孫熊發覺有不少人都在偷眼看自己,這才後知後覺地領悟到,場上當前只剩五人,一甲那三名必然就在他們之中。
「王臣任,陳如希。」鴻臚寺官念了這麼多名字,早已口乾舌燥,但想到唸完剩下三人便功德圓滿,不由得又振奮了起來。
孫熊垂首不語,心中又是恍惚又是驚喜,軒轅皇室極其重視教導皇子,從開蒙起,便命當世大儒為太傅,故而自己能中舉,一早便知。只是能中一甲,卻是有些意料之外,想來與其餘閉門讀書的舉子相比,在泗州那一遭,讓自己不論法典還是策論均顯得出挑了。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三名趙之燦、趙之燦、趙之燦!」鴻臚寺官連唱三遍名,同時有宦官引著依舊滿臉端肅的趙之燦往丹墀而去。
孫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