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沈臨借坡下驢,「也罷,傅淼既不能處理公務,不如泗州事先由賀大人暫攝,盛磊從旁協助,待小賀大人醒轉,再請他代刺史一職。」
賀熙華是泗州長史,本就是僅次於刺史的二號人物,由他暫代倒也名正言順。
「如此甚好。」賀熙朝滿意地點點頭,因賀熙華傷勢而生出的陰鬱倒是淡了幾分。
他起身,看了看窗外天色,「安保良已經到了,我去迎他,沈大人辛苦。」
沈臨笑笑,拱手道:「賀大人才是勞苦功高。」
看著賀熙朝走遠,沈臨又枯坐了會,方起身,從側門悄悄潛入後山,在一處怪石嶙峋的山洞旁尋到孫熊。
「臣沈臨參見陛下。」沈臨上前便拜,被孫熊扶起。
時間緊急,孫熊無暇也無心與他寒暄,「所以確實有一夥人假託朕之名義,在朝中結黨營私……呵,結黨也便罷了,雖說君子無黨,可歷朝歷代,哪朝無黨?最駭人聽聞的是,為了黨爭竟做出扒堤洩洪之事來,哪裡是清君側、為民請命,這分明是禍國殃民,置朕於不仁!」
「確是如此,據臣等粗略計算,淮南道有二十餘萬百姓流離失所,四萬多餘屋舍坍塌,千畝良田毀於一旦,牲畜損失不計其數。」沈臨垂首稟報。
孫熊闔了闔眼,「聳人聽聞!此人反賀黨反得良心泯滅、人性全無。」
「陛下尚未親政,明面上又仍在桐宮。上次陛下發下明旨,賀黨定會派人前去雲中檢視,陛下行跡定然暴露。陛下之後有何打算?」沈臨遲疑道,「是否需臣伴駕回京?」
孫熊搖了搖頭,「不必,他們早就知道朕不在雲中,賀熙華對朕的身份亦早有所覺,只是不知旁人是否清楚。」
「旁人不明,但臣觀賀熙朝行止,他並不知曉。」沈臨篤定道,「臣猜測賀熙華並未告知其餘賀黨。」
孫熊想了想,一笑,「確實像是賀熙華做出來的事,既然他們不知情,朕便繼續在臨淮待著,且看朕中沒中這個舉人,若是中舉了,朕還得回長安赴試不是?」
沈臨哭笑不得,卻又隱隱覺得此法不錯,便道:「大將軍以陛下不肖放逐陛下,群臣眾說紛紜,皆不知其間內情。如今勛貴士族摸不清底細,均在觀望,若當真賀黨生出反心……」
他做了個「殺」的手勢。
正是斜陽蕭疏時候,孫熊負手佇立,側臉被映成一片彤色,沈臨驚異地發覺少年天子在這蒼茫天地間,竟乍然長大了。
「彼時朕將滿十六歲,然而大將軍不願輕易放權,不論是外朝還是內宮,均有人向朕進言,讓朕給大將軍加封。」
「臣也聽聞過此事。」
孫熊勾唇,「朕想著賀氏畢竟也是後族,大將軍輔佐朕七八年,給個虛爵也無不可,朕便爽快地答應,要給大將軍一個三代不降等侯爵,須知我朝開國功臣方有世襲罔替的侯爵爵位,譬如令祖、開國宰相沈覓也不過封了廣陵侯,他賀鞅何德何能?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封侯的詔書朕還未發給中書省,竟然又有賀黨上書,要給賀鞅加九錫!朕將那奏摺留中不發,賀鞅不得不自己辭讓,可若是朕當時就同意了,是否三推四讓之後,他也便坦然受之了?」
「縱觀歷朝歷代,若是受九錫者,十有八九必篡大位。」沈臨精通國史,娓娓道來,「就我朝而言,德澤年間的史黨、孝宗年間的鄧黨,都曾受過九錫。」
「還有文聖皇后也受了九錫。」孫熊好意提醒,「文聖皇后從頭至尾,未有半點謀逆之心。」
「正是。」沈臨腹誹,當著皇后兼著宰相,太子又是自己所出,自己反自己麼?文聖皇后又不傻。
「九錫之事就此作罷,賀鞅拿腔作調,太后卻對朕冷淡起來,」孫熊苦笑,「直到承明十年,群臣進諫,請朕大婚。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