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沙盜(18)(第1/2 頁)
左翼騎兵與沙海軍槍騎兵之間展開的激烈對沖呈現出了明顯的實力差距。大秦帝國幅員遼闊,其廣袤無垠的草原資源使得大秦所培養出來的騎兵無論是在個人身體素質方面,還是在整體的技戰術水平上,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尤其是那令人矚目的夾槍衝鋒技術,不僅要求具備高超的技巧性,而且還得依賴長度適宜、使用起來不那麼費勁的特製騎槍。這種複雜而精妙的戰術手段別說是那些尚未開化的蠻夷部落難以掌握,就連以軍事著稱的大漢王朝在相關技術層面也稍遜一籌。
要知道,這個世界中的大多數蠻夷在馬背上作戰時,往往更傾向於選擇短小輕便的長矛或者鋒利的刀劍作為武器裝備。至於對於騎兵各類衝鋒陣型的深入研究和運用,則少之又少。他們似乎仍然沉浸在那種簡單粗暴、一擁而上的戰鬥模式之中,未能真正領悟到科學合理的戰術佈局所能帶來的巨大優勢。
就在這場力量懸殊的對決中,儘管沙海軍一方參與衝鋒的僅有區區四百名英勇無畏的騎兵戰士,而他們所要面對的卻是多達一千人的塞琉古人右翼騎兵部隊,並且前者皆是以駱駝作為坐騎。
由於駱駝的衝擊力相較於馬匹而言相對較弱,但依靠著大秦先進的衝鋒陣型以及堅不可摧的武器盔甲,沙海軍的勇士們在經歷一番浴血奮戰之後,最終成功地從正面突破了塞琉古人的防線並將其一刀兩斷。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駱駝的奔跑速度終究還是略顯遲緩,無法像駿馬那樣風馳電掣般追擊敵人。因此,塞琉古人得以抓住這一線生機,迅速撤退並重新整頓軍隊,以待來日再戰。
且說那弓騎兵早已成功地將七八百名左翼騎兵引誘至戰場之外,如此一來,正面戰場上便只剩下雙方的步兵大陣相互對峙,人群密集得猶如沙丁魚罐頭一般緊緊擠壓在一起。
這邊廂,塞琉古人所擺下的長矛槍陣儘管氣勢洶洶,但卻難以抵擋住右曲步兵的凌厲攻勢。他們此時也只能依靠著槍陣正面強大的防禦能力苦苦支撐,然而其陣型還是不可避免地一點點向後挪移。所幸的是,目前尚未出現徹底崩潰之象。
再看那兩側的奴兵,雖說經過了長達半年時間的艱苦訓練,可面對對方那些歷經長年累月打磨而成的精銳槍陣時,依舊無法佔到絲毫便宜。只見他們在敵人兇猛的攻擊下,如同風中殘燭般節節敗退,局勢岌岌可危。
此刻,沙海軍的整個大陣已然呈現出明顯的凹陷態勢,其中尤以右曲部分最為突出顯眼。從遠處望去,彷彿右曲已深陷重圍之中,隨時都有可能被敵軍完全包圍。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陳慶當機立斷地下達指令,派遣預備隊迅速奔赴前方,旨在穩定住奴兵的陣線不致全線潰敗。與此同時,他還透過金鼓之聲傳達軍令給右曲部隊,要求他們保持現有陣型緩緩後退,並務必與奴兵的陣線保持齊平狀態。
另一邊,塞琉古七世眼見前線戰局陷入膠著僵持不下的局面,心中不禁焦急萬分。於是乎,他果斷下令讓原本作為預備隊的投矛兵和投石兵分別朝著兩側移動,火速增援位於兩翼的己方步兵,妄圖一舉擊潰這兩個方向上的奴兵防線,從而扭轉當前不利的戰況。
劉長安眼瞅著戰場上的局勢逐漸變得不利起來,心中暗叫不妙。他當機立斷,主動向陳慶請纓,請求率領自己的親衛百人隊前往增援左右兩翼。
陳慶略作思索之後,便下達命令,讓劉長安與畢嵐各自帶領親衛前去支援兩側,務必先穩住陣線,等待騎兵決出勝負之後,再行反擊。
劉長安毫不猶豫地領受了這道軍令,隨即翻身下馬,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帶著一百餘名親衛迅速奔向左翼戰場。在這支親衛隊伍之中,以劉長安和夏惲為首的六個人乃是裝備精良、全副武裝的重甲步兵;而其他的親衛們所穿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