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魚啊(第2/2 頁)
啊,別不是成精了吧。”王二嬸站在家門口驚歎,轉頭看到春娘,“春娘,三郎他們在河裡捕了一條大魚啊,你快去看看吧。”
春娘也驚詫不已,忙跑去大伯家一看,喝!院子裡還有一條。
連陳富族長一家都過來了,圍著大魚嘖嘖稱奇。
姜老漢笑得合不攏嘴,高聲道:“陳老哥,今兒留下來吃飯,咱們也嚐嚐生魚膾。”
陳族長微笑點頭。“恭敬不如從命,咱哥倆就喝一盅。”回頭吩咐孫子:“回去把家裡那壺碧蟻取來。”
孫子答應一聲,飛快跑走。
於是,姜家下晌又開始宴客,將族長村正和學堂夫子都請了來,還有幾位村老。
周氏與妯娌幾個在灶房做菜,黃豆燉魚,火炭烤魚,鮮魚膾,還有燴魚翅。
幾大盆端上桌,眾人吃得滿嘴油光。
吃完飯,幾人又各自拎了一塊四四方方的魚肉回家。
收拾完桌子,姜老漢坐下,與三個兒子商量怎麼分配剩下的魚肉。
“分點給幫忙的人,再留一部分家裡人吃,其餘拉去鎮上賣了。”
姜三郎道:“咱也不用賣太貴,比尋常魚價稍高些就行,就定九文一斤吧。”
“九文一斤,這還不貴?”姜大郎遲疑,“這要是賣不出去怎麼辦?”
尋常魚價五文六文一斤,年節時最高沒超過八文,因為鎮上的豬肉不過十二文,也就羊肉最貴,十七八文一斤。
“賣不出去咱們就拉回來年節時吃。”姜三郎道:“這魚幾十年沒見過一回,咱們賣九文一斤都算虧了。”
姜二郎道:“聽三郎的,那就九文一斤,大魚稀罕,肉質還這麼好,物以稀為貴嘛,我不信賣不出去。”
“行,明兒正好逢集,你們一早拉去鎮上。”姜老漢最後拍板。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哥三個借了一輛板車,將剩下的一條大魚拉去鎮上。
雪地難行,板車到鎮上時已經巳時,集市卻沒多少人。
可能因為天冷,雪深路滑,很多人都不來了。
找了個合適的位置將板車停好,姜三郎就開始吆喝,“來來來!百年大魚,難得一見吶,吃了延年益壽,百病不侵。”
姜大郎見三弟這般跳脫,覺得挺丟人,捅捅他,“三郎,別叫了。”
姜二郎卻笑道:“大哥你不懂,做生意不吆喝怎麼行,你看,這不有人過來了麼。”
姜大郎一看,果然有幾人朝這邊走來。
“這魚怎麼賣?”問話這人四十多歲,頭戴狐皮帽,一身厚實棉袍,腳蹬鹿皮靴,一看就是個富貴人。
姜三郎就勢回答:“十文一斤。”
姜大郎姜二郎:“......”立馬縮脖子扭臉,假裝不認得三弟。
“十文一斤?快趕上豬肉價了。”狐皮帽伸手摸摸魚,嘖嘖嘴道:“有點貴。”
姜大郎一聽,越發羞慚,腦袋快垂到胸口了。
姜三郎呵呵笑道:“客官,我這魚可是百年大魚啊,所謂百鍊成精,千載難逢,賣十文一斤你還嫌貴,那十年人參豈不是白菜價。”
狐皮帽看他一眼,也笑了,“你這歪理倒是別具一格,給我秤二十斤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