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災情發生了(第1/3 頁)
不久,人們開始議論,聽說邊關要打仗了,聽說要徵兵徵糧了,聽說....。
很快,縣衙大門外貼出告示,大意是,邊關戰事吃緊,國家急需招募兵士,凡戶有成年男丁的,三丁募二,二丁募一,有功名的人,和現在在官學裡讀書的,不在募兵之內云云。
看過告示,人們都緊張起來,知道邊關在打仗,戰況如何卻沒人知道,但國家募兵,說明戰況並不樂觀。
張熹的大兒子死了,二兒子張思吉正準備娶親,三兒子也到了弱冠年齡,按照告示要求,二丁募一,張熹現在的兩個兒子中必須有一人去當兵,小兒子年齡太小,大敵當前,張思吉被招募進軍營,隨軍到邊疆,走了。
林月表哥袁迪英是家中獨子,獨子不當兵,任何年代都是如此。
曹家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曹家文是秀才,不在募兵之列,曹家武雖然沒有功名,但曹家文不在當兵計算內,曹家武就算獨子,所以也不用當兵。
募兵任務還沒結束,天上就開始下雨,這段時間連著下了十來天暴雨,長江黃河流域暴漲,沿河沿江兩岸大量農田和房舍被淹,土地被洪水沖毀,房屋倒塌,連曹家山種植藥材的梯土也被大雨沖垮了好幾個地方。
受災民眾家裡的存糧被洪水沖毀,土地被洪水淹沒,地裡短時間長不出糧食和蔬菜,沒有吃的,待在家裡只有餓死,人們紛紛棄家逃難。
很快,倉西縣城就出現很多外地逃荒的人,這些人在大街上見到了自己家鄉的熟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激動之下免不了抱怨當下的悲苦生活和傾訴自己的遭遇,說到傷心處,又都忍不住當街抱頭痛哭。
很快,逃荒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白天討口要飯,晚上就利用屋簷,橋洞和能避雨的地方或躺或臥,不久,縣城郊外就發現餓殍,再過了一段時間,餓死或疾病而死的人也越來越多,不說屍橫遍野,也是白骨堆垛。
自古以來,發生災荒之後,官員怕的不是民眾沒飯吃,而是怕民眾利用饑荒要求減賦減稅,喊出造反的口號或真正造起反來,所以,這個時期,官員對一些聚眾鬧事或造反苗頭的發生就特別敏感,倘若對聚眾鬧事處置不當,就有可能引起民變,釀成災禍。所以,倉西縣縣衙為了保平安,發現有外地逃荒人進入縣城以後,就開始在縣城外面幾條主要路口設卡,既不許本地饑民外出流竄,又不許外地災民進入本地,以免造成糧食短缺和治安負擔,但倉西縣沒有城門,在主要幹道設卡攔截,作用總是有限的,每天都有很多災民,透過各種路徑,湧向倉西縣城。
張熹和袁錦以及曹家都來了一些逃荒的親戚,官府雖然設卡攔截災民進入,但對已經進入縣城的災民則不能驅趕,所以,縣府號召縣民獻愛心,對災民親戚提供幫助,這樣可以減輕官府的供糧壓力。但官府仍然擔心,如果外地流民在某戶或某地太過聚集也會引發變故,所以,對收留逃荒人多的人家,官府就比較注意其動向,一旦發現異樣,官府就會出面干預。
袁錦的家裡來了逃荒的一家人,他們是袁錦的二叔,二叔娘以及他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袁錦讓家人和僕人都叫大叔為二大爺,二大爺已經是近七十歲的老人,病病歪歪的,杵著一根柺杖。
二大爺家住在長江邊不遠的袁家鎮,雖然家境也不錯,但今年的洪災實在來得邪性,二大爺的家被淹了,地也被沖毀了,關鍵是家裡的存糧全都沒有了,大爺只好帶著一家人前來投靠大侄兒袁錦。
袁錦對二叔一家的到來,肯定是要收留的。
張熹家來的親戚就比較多,陸陸續續來了十幾個人,有的屬於張熹老爹一脈的親戚,有的屬於張熹老孃一脈的親戚,這些親戚遭受洪災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土地被沖毀了,房屋倒塌了,沒有糧食吃了,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