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5 頁)
和“碧海山莊”建立了兩個診所,配備了計算機診斷和治療裝置,每年免費看兩個月的病。
其它時間大多在青年穀中悠然閒雅的度過的。
青年穀治山隊基本還是老樣子,每年收入二百萬,幾年下來,已經積累了六百多萬。
張浩與王英已經結婚,趙建華也結婚了,物件是謝光榮,保密工作做的真好,大家一點都不知道。他兩家住知青的五間大瓦房。
馬小虎也已經結婚一年多了,原來女知青住的那三間瓦房給了他們。
他們的婚禮,李剛都沒有趕上,這回有時間了,喜酒一定得補上。
凌生、雲生、鳳生已經四歲了,個子有一米七以上,大學基礎課程早就學完了,凌雲在教他們A星課程,究竟掌握了多少A星知識,李剛也不知道。
李曉在飛仙谷學習了三年,特殊能力不在金屏之下。一年前自己跑到濱城去考取了濱城醫學院,說是“混”文憑,其實是找劉明去了,劉明也以副團級幹部身份到濱城陸軍學院深造。
好幾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七七年的春節是在家裡過的。
遲屯已是今非昔比,發生了巨大變化,道路都修成了柏油路,直通生產隊,社員的房子清一色是青石牆水泥瓦的寬敞大瓦房,李秉承家的七間房子置身其間,真的難以區別誰是社員,誰家是李家了。
李秉承原單位調他回去,李秉承以公社工作離不開為藉口,始終沒回去,實際上是公社捨不得讓李秉承走。公社白書記由於工作成績顯著,已經調到縣工業辦工作。
李秉承夫婦看到兒子媳婦孫子一大群都回家來了,樂得滿臉都是笑容。
劉隊長特意殺了頭肥豬,請李剛全家吃殺豬菜。現在小隊是縣市有名的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典型,但由於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嫌疑,沒有進一步推廣他們的經驗。
大年夜,李剛跟父親深談了一次,說自己在老虎城子、省城、濱城有三個居處,經常需要過去照看,家裡在農村,也得時常回來,李曉孤單一人在濱城,一家人分在好幾處地方,很難兼顧。另外,農村畢竟條件艱苦,我們的生活水平在這裡有些太突出了,容易遭人白眼,媳婦們那幾輛跑車就很扎眼,這次沒讓她們開回來。濱城是大城市,自己一家很容易融入社會生活,也能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李剛這麼一說,李秉誠同意回原單位,過完年就跟學校聯絡,辦理調動手續。
年後,李秉誠工作調動手續很快辦完了,在公社喝完了送行酒,又被大隊謝書記請去,小隊劉隊長和老鄰居也多挽留幾天,等到吃完了辭行飯,已經是初十了。
李秉誠將房子和傢俱都送給劉隊長,只帶行李衣物,全家分乘四輛吉普車和一輛“日野”大貨車,返回濱城。劉隊長和老鄉們送出老遠才依依惜別。
學校一時解決不了住房,許多老師和“五七戰士”住在學生宿舍樓,在樓道靠牆砌個爐灶做飯,共用廁所和水房,李秉誠也被安排到一間這樣的房子居住。李剛見條件艱苦,便勸他到“碧海山莊”去住,李秉誠不肯,說咱們剛下鄉時條件比這還差,別人家還有七八口人住一間的,我們的情況算好的。
李秉誠還是管總務,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到教育部跑建房款,學生食堂和圖書館也得重建。教育部有關幹部被李秉誠請到濱城,親自檢視了部分教師的住房情況,答應立即撥款,但禮堂不能蓋新的,李秉誠就打了個大修的報告,結果是將原來的禮堂推倒,重新“維修”了一個,錢花的比新建還多些。李秉誠整天開著“嘎司六九”跑東跑西,忙著幾處工程建設。
半年後,兩棟職工住宅樓,圖書館和禮堂都建起來了。李秉誠也分到一個三居室的單元,李剛找人給做了裝修,買了套傢俱,老兩口高高興興搬進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