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先北而後復西(三)(第1/5 頁)
曹幹照例不先說自己的想法。
他坐回席上,笑問張曼,說道:“張公既思量了一路,必是已有計議。我願聞其詳。”
張曼已經熟悉他的作風,便就道出自己的想法,把案上的茶碗往案几中間放了一放,指著茶碗說道:“郎君,這是任城、亢父、樊縣三縣。”往茶碗的下邊指了指,說道,“這裡是東平陸、乘丘、寧陽、瑕丘、南平陽等縣。”往茶碗的上邊指了指,說道,“這裡是橐縣、湖陵、豐縣、沛縣等縣。”往茶碗的左邊指了指,說道,“這裡是騶縣、樊縣等縣。”往茶碗的右邊指了指,說道,“這裡是鉅野、爰戚、東緡、方與和山陽郡的郡治昌邑等縣。”
儘管是已經來到這個時代不少年,起事以後,也曾看過得自所攻下之縣的縣寺所藏的地圖,可是曹幹仍是不太習慣當下地圖在“方位”上的繪製方式。後世地圖是,左西右東、上北下南;當下地圖則大都是左東右西、上南下北。——這與皇帝的座位有關,皇帝“坐北朝南”,他一抬眼,先看到的就是南邊,所以表現在當下的地圖上,便是“南”在上,因其是坐北朝南,他的右手邊就是西邊,左手邊就是東邊,是以當下的地圖,又便是西在右,東在左。
曹幹在腦子中,把張曼說的這些縣所在的方位,和張曼指點的位置換了個地方,上邊的換成北,左邊的換成西,這才覺得適應,點了點頭,說道:“張公,你請繼續往下說。”
“郎君,今已得任城,接下來發展的第一步,毋庸多言,自是取亢父、樊縣兩縣。單從遠近言之,南邊的橐縣,西邊的爰戚,距離任城等三縣最近,但以我之見,在咱得了亢父、樊縣之後,再接下來的用兵,卻最好不是取橐縣、爰戚,而宜當是北取乘丘等縣!”
曹幹說道:“張公,你為何認為宜當先北上取乘丘諸縣,請詳細說說。”
“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此數縣,除了南平陽以外,俱在泗水以西,亢父、任城、樊縣也在泗水以西,這就是說,如果咱們先取此數縣的話,無須渡水,在行軍上方便一些。南邊的橐縣距離任城、亢父雖然都很近,但是此縣的縣城在泗水以東,欲要取之,需先渡水,泗水可是不比南梁水,水面甚寬,且甚深,此不易也。至於爰戚,其雖與亢父、任城間無水相隔,可它離山陽郡的郡治昌邑也很近,它與昌邑接壤,兩座縣城相距不足百里,我部若往攻之,昌邑勢必急援。已然打探得知,昌邑郡兵頗多,四五幹眾,我部現尚兵少,於此情況下,城斷難克。”
曹乾點點頭,說道:“第二個原因呢?”
“這第二個原因嘛,自然即是若將乘丘等縣攻下,那麼西邊之爰曾、劉詡部,與東邊之劉將軍部,還有我部,便能就此連成一片!如此,我三部互為聲援,北則泰山、南則山陽,西則東郡,何處不能攻之?何郡不能取之?”
曹幹表示贊同,說道:“張公言之甚是!此數縣若下,我三部義軍確然就能連成一氣了!”
在東平郡北部的爰曾、劉詡部與魯郡的劉昱部之間,隔開了他們兩邊義軍的實際上不僅是乘丘、瑕丘、寧陽、南平陽這四個縣,於此四縣的北邊另外還有幾個縣,現在亦是仍還沒有被義軍控制,但只要把這四個縣打下,至少爰曾、劉詡兩部與劉昱部間南部的東西通道就能被打通了;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曹幹部亦就能由此而西聯爰曾、劉詡兩部,東通魯縣。
乘丘、瑕丘、寧陽、南平陽這四縣,乘丘、寧陽兩縣屬泰山郡;瑕丘、南平陽兩縣屬山陽郡。
這四個縣的具體位置是寧陽在最北;乘丘在寧陽南邊,——樊縣的西北位置;瑕丘在寧陽和乘丘的西邊,——魯縣的東邊;南平陽在瑕丘的東南邊,——樊縣的東邊,騶縣的西北邊。
曹幹雖是贊同張曼的分析,然他對攻此四縣亦有擔憂,他摸著頷下短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