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5 頁)
…“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頓時淚水奪眶而出。“他控制不住地起身到洗手間去了。作為一個宴席的主賓,突然地淚流滿面,在座的陪同人員非常驚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2009年1月楊振寧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的專訪時,剛好說到這一段。他說:“當時自己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就流了出來。後來有人問‘你為什麼流眼淚’,既然有人問了,我也就想了,為什麼流眼淚呢?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感情震盪,為了民族的自豪?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其實我也說不清楚,當時的感情可能很複雜吧。”
許鹿希說:“我與楊先生曾有過面對面談話和信件的交往。以他的應變能力,可達外交家與政治家水平。他風度傲然,令人很難看到內裡。他在人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他在海外盼望過的強國夢,被他的同學實現了。中國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
後來鄧稼先又請楊振寧吃了一次烤鴨。和他在一起,鄧稼先總感到有點兒緊張,他害怕童年時代的朋友會突然問起他的工作。可是楊振寧像是忘了這樁事,兩個物理學家都在有意選擇非物理學的話題。
從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之後,他就多次到中國講學和訪問,他關心中國的科學事業。每次來華,只要條件允許,他就要會見鄧稼先,暢敘友情。楊振寧逐漸瞭解到鄧稼先的功績,對他更加敬重和愛護,用各種方式表達心意。
細心的楊振寧還記得鄧稼先的愛好,知道他性格恬淡,喜歡京劇和交響樂,便特意從美國帶來一張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的密紋唱片,送給鄧稼先。在鄧稼先即將60歲的時候,楊振寧又從美國買了一副設有電腦程式的國際象棋,要鄧稼先注意休息和娛樂,閒暇時可以獨自與電腦對陣。鄧稼先感激老友的情意,收下了禮物。可是他實在沒有空閒,這副國際象棋,如今還靜靜地躺在鄧稼先家的櫃子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十六章 鄧稼先和楊振寧(5)
到了80年代,這兩位科學家已是年屆花甲的老人。可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卻彷彿又回到愉快的少年時期,充滿了童稚純真的情趣。
1983年楊振寧來北京時,有一次在電話中與鄧稼先閒談,說話間楊振寧突發奇想,要向鄧稼先借輛腳踏車,二人一起騎車去逛頤和園。鄧稼先說:“腳踏車我家倒有,可是??”試想,一位是國家待若上賓的貴客,一位是國家視若瑰寶的鉅子,人們怎麼會讓他們兩位老人去冒這種風險呢? 楊振寧冷靜下來,也只好遺憾地作罷。
還有一次,他們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邊吃邊談笑著,楊先生對鄧稼先說:“這回你可以吃飽了,想當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你可是常常餓肚子的呀!”可不是嘛,鄧稼先留學的時候,生活很艱苦,開始沒有獎學金,吃飯不敢按飯量吃,只能按錢吃。回想起這些往事,楊振寧和鄧稼先都笑了。
輕鬆的談話彷彿令時間倒轉,讓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也就是在那一次的見面談話中,楊振寧忽然問:“稼先,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人用了7年,蘇聯人用了3年多,英國人用了4年,法國人用了8年,為什麼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
鄧稼先沒有說話,他沉默著。他知道這是楊振寧很想知道的一個答案。但是,鄧稼先又確實無法回答。他無法滿足朋友的提問,因為這是秘密。
有的人把鄧稼先跟楊振寧對比,這樣非常不好
楊振寧和鄧稼先的工作區別是,楊振寧一生都在做理論方面的東西,而鄧稼先是直接進入實踐的。他們的不同點就是,鄧稼先做的是中國的核武器,中國國防事業極端保密的一部分。一個字,一個公式,一丁點都不能洩漏的,楊振寧的工作是極其開放的,他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馬上公開發表。
同樣的領域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