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3 頁)
貴妃瞪了兒子一眼,說:&ldo;以後不要再說這種埋怨你舅舅的話,若不是他,咱們母子倆哪裡能平平安安活到如今?再者,你舅舅的主意向來是不錯的,你只管聽著就是,別想其他有的沒的!&rdo;
裕王翻了個白眼,沒有做聲。
貴妃繼續說道:&ldo;今次這兩個女孩子,也算是難得了。崔侍郎和馮學士都是庶吉士出身,也都年富力強,入閣拜相也是不遠的事情。這二人年紀輕輕有如此前途,也是不易了。楊家雖好,楊閣老已經年老,好像還身患有疾。若他日一旦離世,楊四小姐的父親叔伯都要丁憂。這幾年裡正是立儲該使力的時候,所以楊家其實也不是太好……&rdo;
&ldo;丁憂什麼的,還不是父皇一句話?奪情就是了!&rdo;裕王頗不以為然。
貴妃有些頭疼,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裕王的優勢就是佔了長,論為人行事,持重周全皆不如安王。可他卻偏偏非常自以為是,不把規矩放在眼裡。她皺眉道:&ldo;奪情哪有那麼容易,也要看人家願不願意!讀書人最重名聲,連父親丁憂都戀權不去,豈不是要被戳透了脊樑骨?你啊,說話做事前,要多想想才是!&rdo;
裕王不耐煩道:&ldo;既然您說這兩家好,那就挑一個好了。個頭高些,白一些的是誰家的?就她吧!正妃選個出身,以後側妃侍妾我得找幾個好看的,這您可別攔著我了!&rdo;
貴妃道:&ldo;那位是崔侍郎的嫡長女,我也覺得她好些。嫡長女教養上總不會差。等我寫信問問你舅舅,他說好,我就去跟你父皇說。&rdo;
裕王翹著二郎腿,坐著慢慢地喝茶,沒再說話。
------------
第三十六章 生辰
不日,宮中便傳出好訊息,元和帝為裕王求娶刑部崔侍郎的嫡長女。 這樣一來,兩位皇子的納徵禮都在六月裡,元和帝本想宮中的儀式並在一起,只派了不同的正、副使去兩妃家送納徵禮物即可。豈料貴妃卻堅決不肯,一定要裕王和安王的分開。
禮部備禮時,貴妃多次遣人前去驗看,既要核對數目又要檢視成色,把禮部鬧了個人仰馬翻。兩相對比之下,安王的婚事如同悄悄地在備辦一般,沒有任何風聲傳出。宮內人人皆嘆嫡母到底不如生母貼心。又嘆皇后不智,此時她完全可以用正宮的身份來挾制貴妃,又可以拿安王的婚事來做文章,換個賢良的名聲,拯救一下她岌岌可危的聲望。眾人卻不知皇后因淑妃之死而虧心,對上安王時總覺得心慌,恨不得遠遠地躲開,哪裡還會湊上去。
後來還是太后看貴妃鬧得太不像話,派了人去禮部檢視,卻發現裕王妃的鳳冠多預備了一個嵌珊瑚的,除了四套燕居服外,還預備了三套素夾的大衫。這多出來都是太子妃納徵禮的規制。太后當即大發雷霆,罰了貴妃在景仁宮禁足三個月,為遼東戰事茹素禮佛祈福。
就這樣,熱熱鬧鬧的雙喜臨門以貴妃顏面盡失收場。她苦心孤詣地要讓裕王高於安王的算盤落了空,只是給宮裡和京城百姓平添了談資。
當皇子婚事的熱鬧散去,人們褪去春裳,穿上輕薄的夏衫,宣惠的十三歲生辰就到了。
這一日,她晨起便去了太后宮中磕頭,太后賞下一柄八寶玉如意。又去了乾清宮磕頭,元和帝賜的乃是一匹剛滿三歲的純白色蒙古馬,這種馬不十分高大,卻耐力十足,脾性溫和。宣惠雖沒有親眼見到這個生辰賀禮,內心已是激動非常。
待回到承乾宮,賢妃早已親自下廚給她做了一碗長壽麵,並盯著她吃得乾乾淨淨。而後她方才笑眯眯地道:&ldo;你父皇賜給你一匹駿馬,我這裡給你預備了鞍轡,還有兩套騎馬穿的鞠衣,你可喜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