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2/3 頁)
妾,兒子也變嫡為庶,迎娶了王錦堂的女兒。
宣惠不知今生的梁瓚會如何做決定,然而此時若能有王錦堂出力,大周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晚上回到承乾宮,旌雲在用熱帕子給賢妃敷膝蓋,宣惠在一旁試探地問道:&ldo;母妃,我今日恍惚聽人說西北的叛軍已經到了開封府,可是真的?&rdo;
賢妃的雙眼因為連續哭泣而顯得有些紅腫,她嘆氣道:&ldo;是這樣的,你父皇也沒想到汕西那邊的駐軍那麼……竟然都投降了……&rdo;
宣惠小心翼翼地想著措辭,說道:&ldo;我聽說湖廣都指揮使王錦堂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當年皇爺爺在時還在襖教叛亂上立過大功。父皇怎麼就沒想到他呢?母妃,您說讓外祖父去給父皇提個醒如何?&rdo;
賢妃轉過頭來看著宣惠,疑惑地說道:&ldo;你怎麼想起來管這些事情了?朝中的事自有你父皇和百官,你得記住自己的身份,這些不是一個公主應該過問的,不要走了長公主的老路。&rdo;
她見宣惠臉上有些不以為然,便繼續說道:&ldo;再者說,你外祖父已經年過六旬,早已不問朝中事,這樣貿然上書,只怕那些有心人會……你還是不要把他老人家放在火上烤了。昌邑伯府如今就是韜光養晦,一切都等阿元登第後再說。&rdo;
話說到這個份上,宣惠也難再堅持,便轉而去打元和帝的主意。
次日,元和帝辰正哭靈哭過後,在靈堂後面內室裡的榻上休息。連日的操勞,國喪加上兩邊的戰事,讓這位不到四十五歲的天子一瞬間老了許多,加上他的嘴上因為著急而起的燎泡,更是讓元和帝的形象顯得狼狽不堪。
宣惠走到靈堂後面,元和帝見她過來,就招招手讓她坐在榻前,問道:&ldo;你年齡尚小,這樣又哭又守靈,覺不覺得累?&rdo;
宣惠搖了搖頭,旋即起身下拜,並正色道:&ldo;父皇,女兒有一事相求。&rdo;
元和帝有些奇怪,但他實在太累了,就點了點頭,示意宣惠繼續說。
宣惠深深地吸了口氣,說道:&ldo;西北叛軍一路往東打過來,各地守軍都望風而逃。女兒認為如今能夠跟叛軍抗衡一二的,唯有湖廣都司的王錦堂。父皇可曾下旨讓他前去平叛?&rdo;
元和帝看宣惠的目光霎時變得銳利起來,他問道:&ldo;你怎麼會想起來說這個?是有人教你的嗎?&rdo;
宣惠坦然道:&ldo;沒有人教,都是女兒自己想到的。當年襖教叛亂,戰死沙場多少將軍士兵,後來靠著王錦堂,大周才得以守住湖廣。女兒覺得既然他有這樣的本事……&rdo;
元和帝沒等她說完,便勃然大怒:&ldo;你小小年紀想這些做什麼?守好自己的本分,想想怎樣做個賢良淑德的公主,這才是你該做的!&rdo;
見宣惠毫無反應地繼續跪在那裡,元和帝怒氣更盛:&ldo;你才幾歲,就想對朝政摻和上一腳,看來我平日對你的寵愛是有些過分了!你給我出去!去給太后好好守靈!&rdo;
大太監高全德忙上前半攙半拉地把宣惠給拉了起來,宣惠草草向元和帝行了一禮,就出了內室。
高全德小聲對宣惠說道:&ldo;公主您別傷心,著實是聖上這些日子太傷腦筋,肝火有些旺。&rdo;
他看了下左右沒什麼人,就接著說道:&ldo;聖上也知道那王錦堂能徵善戰,可無奈他那反骨都長在明面上了!聖上幾道聖旨下去催促王錦堂發兵,他都只顧著推諉。聖上恩威並施,又是詰問又是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