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第2/3 頁)
中笑道:&ldo;姑姑可是年紀大了,說話有些丟三忘四的。我是想說,這次裴世子功勞不小,外頭的人也都個個稱道。可也該小心……&rdo;
說著說著她的聲音低了許多:&ldo;該小心,功高震主四個字。&rdo;
宣惠心中一凜,果然還是要旌雲這種在宮中浸久了的姑姑才能時刻把這些掛在心上。她頓時懊惱起來,覺得自己安穩日子過久了,就忘了謹慎小心了。
&ldo;以前成國公府只有三萬親兵,自然成不了氣候。後來世子又招來十萬,不過是新兵,暫時也不要緊。可這十五萬遼東軍不一樣,用得好就是稱霸一方的助力。&rdo;
宣惠點點頭,示意旌雲說下去。
&ldo;咱們自然知道裴世子沒有這個心,可架不住旁人會往歪了想。時間一長,就算王爺心裡沒這個意思,也要叫人說得有了。更何況王爺從來不帶兵打仗,若是這十五萬遼東軍也歸了裴世子率領,長此以往,不知王爺夜裡還睡不睡得著……&rdo;
宣惠緊緊地蹙起了眉頭,腦袋飛快地轉了起來。
旌雲見狀,連忙跪倒在地:&ldo;奴婢也是一時憂心,多嘴了幾句,公主不要見怪。&rdo;
宣惠急忙拉了她起來,笑道:&ldo;姑姑說的這是哪裡話?您一片赤誠之心為我,我怎會不明白?&rdo;
她又苦笑道:&ldo;我也知眼下三哥還是我三哥,只是他是做帝王的人,遲早有一天,我們見了他都要跪拜,再不能像小時候那般胡鬧了……&rdo;
旌雲點點頭,說道:&ldo;正是這話。親近總歸還是要親近,畢竟先帝的骨血如今只有王爺跟您了,若要您兩個也生分了,叫先帝在天之靈如何能安穩?可分寸還是得拿捏好……並非奴婢妄議王爺,私心揣測王爺日後必定苛待世子,只是天家骨肉,還是相親相敬著些,才能長長久久……&rdo;
宣惠心中盤算起來,現在看來,這十五萬遼東軍倒成了個燙手山芋,裴敏中接了便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可若是不接,安王這邊還有誰能用好這把利刃呢?
前世並沒有遼東軍來投奔梁瓚的事情,所以也沒什麼可以借鑑的。然而裴敏中前世一直是梁瓚的心腹,光復大周后論功行賞,他也是功臣裡的頭一個,連王家人也沒有異議。
梁瓚與裴敏中兩人一直君臣相得,所憑的怕不僅僅是少年時的情分吧?直到梁瓚駕崩,裴敏中都安安穩穩地做著成國公,領著五軍都督府大都督的頭銜。後來還是因為不孝子裴摯,才在高宗手裡吃了大虧,落得個晚景淒涼。
想到這裡,宣惠定下心來,裴敏中怕是自己早就有了主意,還是先問過他再做打算的好。
過了幾日,王錦堂在家裡宴請梁瓚等人,說是給裴敏中接風洗塵,也順道慶功。
席間王錦堂不住地打量裴敏中與梁瓚,想要揣摩出二人現下是否因為裴敏中手裡暴漲的兵權而出現裂痕。
只可惜,這兩人都一如往常,梁瓚坐得穩如泰山,舉止間絲毫沒有侷促不安,也並未對裴敏中有任何反常的言語舉動。
裴敏中也依舊笑得淡然自持,不卑不亢,不驕矜,不託大。
王錦堂有些失望,宴席撤去後,他帶眾人到了書房喝茶,試探地問道:&ldo;不知這十五萬遼東軍裴世子預備如何安排?可要往何南前線派?&rdo;
裴敏中笑著搖了搖頭,拿眼去看梁瓚。
梁瓚笑道:&ldo;我原也是這麼說,可慎之覺得不好。他嫌麻煩,要把這十五萬人的擔子撂給我&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