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第1/3 頁)
&ldo;別停了,接著走,在城裡繞繞,等公主和世子把話說開了,再回來。不然這樣兩個人生著氣分別,隔得日子久了,豈不是要生分?&rdo;
裴戎真點點頭,打手勢向車夫示意,原本慢下來的馬車從東園門口經過,又滴滴答答地走了起來。
裴敏中在車內看著宣惠滿面怒容,心中深恨自己莽撞,可王聿的那番話卻如骨鯁在喉,堵得他十分難受。
他艱難地開口道:&ldo;阿姝,方才是我不好,我給你賠不是……可,可,王聿那樣說,又那樣看著你,叫我十分,十分生氣。&rdo;
宣惠見他氣頭上還能服軟,怒氣也就消了三分。她沒好氣地說道:&ldo;旁人怎麼說怎麼做,與我有什麼相干?我也能管得著麼?&rdo;
裴敏中背靠著車壁,眼望著車頂,幽幽地說道:&ldo;我雖魯鈍,可也能看出王聿對你有別樣的心思……從與他相識到如今,他一直對我極好。我與他都是從小跟著父親,長在軍中,意氣十分相投。尤其前些日子在何南,我們帶兵打下數座城池,這一起上陣殺敵的情分,更讓我認他是個知己……&rdo;
宣惠皺緊眉頭說道:&ldo;可他是王家人……你總該要提防幾分……&rdo;
裴敏中輕輕地點點頭,說:&ldo;我知道。但王聿與他家其他人不同,他心中對大周自有一份忠心,想的只是出將入相,死後能在先賢祠裡得個牌位。要不然,他也不會這個時候回到金陵,拼著跟父親鬧翻的風險,來給王爺請罪。&rdo;
宣惠嘆道:&ldo;撤兵回湖廣也不是他的主意……&rdo;
裴敏中看了她一眼,又說道:&ldo;是他父親的主意,在世人眼中與他自己的主意又有何異?&rdo;
------------
第二百二十三章 通透
聯想前世,王妙言在後宮掌鳳印,王錦堂在前朝掌相權,王聿與裴敏中分掌兵權。
朝堂上雖有薛元翰與王錦堂周旋,但真正讓梁瓚沒有完全淪為傀儡的卻是軍隊的忠誠。
裴敏中當是沒有看錯王聿,因為前世高宗將王家人幾近屠戮殆盡,卻單單餘下王聿一個,僅僅是廢為庶人,還賜予他金銀財帛,叫他不至於死於窮困。
前世究竟發生了什麼,已無從知曉。可一個人的本心,卻沒那麼輕易改變。王聿的立場與王家人並不完全一致,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若能好好利用,或許梁瓚吃掉湖廣能更輕易一些。
宣惠正出神想著這些事,裴敏中卻還在絮絮地說著:&ldo;……我道他是個赤誠君子,便也以誠相待,誰曾想他竟是這般回報於我……&rdo;
電光火石間,這些話點醒了宣惠。
她一直糾結於前世裴敏中為何在高宗朝失勢。權柄富貴,她並不放在心上,可下一任皇帝不喜裴敏中,叫她常常不能安枕。
方才裴敏中提到&ldo;知己&rdo;二字,也堅信王聿與王家其他人不同。前世二人應當也是如此來往,可朋友也好,同僚也罷,總不會撇得那樣清,只是二人私下的交情。裴摯不就和王妙言的兒子攪在了一起麼?
裴敏中與梁瓚君臣相得,得益於年少時的情分,和復國大業中的功績。梁濯長於深宮之中,看到的只是裴敏中與王聿親厚,與王家人往來不絕,這才種下了日後不能得信於高宗的惡果。
想通了這些關竅,宣惠覺得心裡輕鬆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