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打架我李恪沒輸過講道理亦如此(第1/2 頁)
“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某還請長孫司空賜教。”李恪拱了拱手冷笑著道。
“當朝的這些國公大臣,都是跟隨陛下立過汗馬功勞之人,賞爵位自然無可厚非,但是這些工匠,不過普通做工之人,何德何能得此殊榮?”長孫無忌深吸了一口氣,先將朝堂眾臣給綁上再說。
“那我這可就要求教了,請問,如果有一普通百姓,一日因緣巧合救我父皇一命,那麼這人就只能給點錢財打發了?也就是說我父皇的命連個爵位都不如?”李恪反問道。
李世民:“……”你信不信老子當朝廷眾臣的面就揍你。
“殿下休要強詞奪理,陛下乃萬金之軀,陛下豈能和這些事情同日而語,殿下所求也是給這些工匠,並不是這些特殊情況。”長孫無忌不上這個當。
“好!那就不說我爹,咱們說說其他,宿國公程咬金。”李恪一指旁邊的程咬金。
正靠在在椅子上看李恪噴長孫無忌看的津津有味的程咬金立刻愣了,這關我啥事?
“先後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人,為大唐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軍功不少,所以封宿國公,請問當得此功勞嗎?”李恪問道。
“自然是當得!”長孫無忌點了點頭,很乾脆的說道。
“很好!我名下有一工匠,改進了農夫常用的犁鏵,我命名為曲轅犁,可以提升耕作效率,節省畜力,平時耕作一畝地就要休息的耕牛現在可以耕種三畝地!而且耕種的土地更深,意味著糧食遭災的機率更小,來年可以極大的增產。”
“以貞觀八年資料為例,戶數約300萬戶,人口約為1500萬,戶均100畝授田為3億畝左右,之所以授田如此之少,不是天下耕地不夠,現在大唐十道幾乎都是地廣人稀的狀態,雖然實際人口比在冊人口要多。但限制授田數量的原因是一戶人無法種植更多的田地!”
“而採用曲轅犁之後,考慮到還需要其他勞作,每戶人耕種土地數量至少可以翻番,也就是200畝地。”李恪這個數字不是胡亂說的,大唐一畝地540平米,200畝換算成現代就是162畝,而李恪記憶中他上輩子小時候在爺爺家,因為老家在內蒙河套,那邊地廣人稀。
所以人均耕地多,他父母兩口人就種五十多畝地,能忙的過來,他小時候也沒什麼機械,耕種都靠騾子,而且還要種植很多經濟作物,夏天很繁忙。而這個時代主要種糧,其實沒有他小時候那會兒忙。
大唐一戶人平均五口人,這裡的五口指的是壯勞力,小孩子不算的,因為小孩成年後還要分家繼續分田的。
所以162畝地絕對種的過來。
“這意味著大唐耕地要多3億畝,去年大唐平均畝產一石五成到兩石之間,就按照最小的土地算,也就是說3億畝足夠大唐多45億石糧食!知道什麼概念嗎?!”
“這意味著在貞觀二年,貞觀三年,僅僅憑藉幾個沒有受災的道多出來的糧食,就足夠救濟天下災民!這意味著如果在武德年間就有此利器,大唐就可以支援更多的軍隊駐守邊防,渭水之盟就不會發生。這意味著,武德年間就有的話,天下的糧食可以多到貞觀二三年間的百姓即便遭災,都不用遠離家鄉,單憑存糧就夠度過!”
“同樣這意味著幾年前的吐谷渾敢造次,當時大唐就有足夠的存糧去幹死慕容伏允,而不用下嫁公主,不用等到去年冬季!”
“這意味著,就這一個工匠,活人億萬!他立得功勳,宿國公都未必敢與之相提並論,所以,他夠封爵嗎?”李恪淡淡的問道。
朝堂沉默。
長孫無忌張了張嘴,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反駁!這個時代,有些事情是無人提到明面上來,而很多名聲都默默的被世家門閥給撈走了,有些做出貢獻的人根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