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纏足的發展(第2/2 頁)
“那就交給廷尉吧。”
“當作我大秦對女犯的刑法措施。”
“以後如果有女子犯罪,就拿這招對付她們。”
西漢。
漢成帝嗤笑一聲道。
“這種纏足做成的小腳,朕看了都噁心!”
“哪裡比得上皇后的那雙先天玉足?”
“簡直就是東施效顰!”
...........................
【裹腳的潮流最初並非源自平民百姓,而是由王公貴族的女性率先引領,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社會地位較低的女性們會盲目追隨這一趨勢。】
【在古代,富貴之家常常會為家中的女眷購買僕人,因為貴家小姐身份尊貴,不便輕易外出,但又需要處理瑣事,因此便委託給僕人處理,這就形成了俗語“大小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原因。】
【她們有人伺候著就不用自己幹活,因此也不用頻繁行走,因此裹腳帶帶來的不便就相對更少了。】
【因此,裹腳的潮流最初是由上層階級的女性引領,她們透過裹腳行為獲得了身份地位上的實質優勢。隨後,這種風潮逐漸傳播到更低層的階級,最終成為了廣泛流行的一種行為。】
“這不純純有病嗎?”
大秦,
嬴政十分不理解。
“不走路就纏足昂?”
“那你不花錢咋不散盡家財呢?”
“真成!”
“沒事兒也得給自己整出點兒事兒來?”
【裹腳在明朝時期迎來了巔峰發展,甚至到了明武宗的時候,皇帝親自率先到民間著名的地方挑選妃子裹腳,進一步加強了女性對裹腳的重視。】
【在清朝初年,統治者本來是極力禁止婦女裹腳的,然而到了那個時候,裹腳已經成為了不可阻擋的趨勢,根本無法阻止。】
【因此,在康熙年間,廢除了禁止裹腳的規定,這並不僅僅是因為裹腳難以禁止,更因為清朝統治者發現女子裹腳有利於他們的統治。】
【 另外,中原漢人普遍認為不纏足是沒有教化的蠻夷行為,纏足則成為了前朝遺風,有必要傳承發揚。特別是在滿清統治者頒佈禁止纏足的政策後,更是大大激發了中原漢人的逆反心理。】
【他們對滿清貴族統治的不滿、對蠻夷女子天足的鄙視已經上升為中原文化與滿族文化的一次對抗,只是對抗的場所不是戰場上而是女子的裙襬之下。】
【慢慢的,纏足成為女人成功的階梯、嫁入豪門的捷徑,有一雙“三寸金蓮”就意味著擁有財富、名聲、社會地位,裹腳在女性中間成了一種追求時尚的潮流,這種畸形的發展荼毒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