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2/3 頁)
;左右不敢稽遲,來稟大守,早已有探事的人飛報過了。大守大驚失色,嘆道:&ot;雖是他冤業,卻是我昨日不合舉薦出來,害了他也!&ot;好生不忍,沒計奈何。只得任憑左右到獄中斬了李參軍之首。正是:閻王註定三更死,並不留人到四更。眼見得李參軍做了一世名流,今日死於非命。左右取了李參軍之頭,來士真跟前獻上取驗。士真反覆把他的頭,看了又看,哈哈大笑,喝叫:&ot;拿了去!&ot;
士真梳洗已畢,大守進來參見,心裡雖有此事恍惚,卻裝做不以為意的坦然模樣,又請他到自家郡齋赴宴。逢迎之禮,一發小心了。士真大喜,比昨日之情,更加款洽。大守幾番要問他,囁嚷數次,不敢輕易開口。直到見他歡喜頭上,大守先起請罪道:&ot;有句說話,鬥膽要請教副大使。副大使恕某之罪,不嫌唐突,方敢啟口。&ot;士真道:&ot;使君相待甚厚,我與使君相與甚歡,有話盡情直說,不必拘忌。&ot;大守道:&ot;某本不才,幸得備員,叨守一郡。副大使車駕槓臨,下察弊政,寬不加罪,恩同天地了。昨日副大使酒間,命某召他客助飲。某屬郡僻小,實無佳賓可以奉歡宴者。某愚不揣事,私道李某善能飲酒,故請命召之。不想李某愚憨,不習禮法,觸忤了副大使,實系某之大罪。今副大使既已誅了李某,李某已伏其罪,不必說了。但某心愚鄙,竊有所未曉。敢此上問:不知李某罪起於何處?願得副大使明白數他的過誤,使某心下洞然,且用誡將來之人,曉得奉上的禮法,不致舛錯,實為萬幸。&ot;士真笑道:&ot;李某也無罪過,但吾一見了他,便急然激動吾心,就有殺之之意。今既殺了,心方釋然,連吾也不知所以然的緣故。使君但放心吃酒罷,再不必提起他了。&ot;宴罷,士真歡然致謝而行,又到別郡去了。來這一番,單單只結果得一個李參軍。
大守得他去了,如釋重負,背上也輕鬆了好些。只可惜無端害了李參軍,沒處說得苦。太守記者獄中之言,密地訪問王士真的年紀,恰恰正是二十六歲,方知太行山少年被殺之年,士真已生於王家了。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討了一命。那心上事只有李參軍知道,連討命的做了事,也不省得。不要說旁看的人,那裡得知這些緣故?大守嗟嘆怪異,坐臥不安了幾日。因念他平日支契的分上,又是舉他陪客,致害了他,只得自出家財,厚葬了李參軍。常把此段因果勸人,教人不可行不義之事。有詩為證:
冤債原從隔世深,相逢便起殺人心。
改頭換面猶相報,何況容顏儼在今?
卷三十一何道士因術成奸 周經歷因奸破賊
詩云:天命從來自有真,豈容奸術恣紛紜?
黃巾張角徒生亂,大寶何曾到彼人?
話說唐乾符年間,上黨銅輾縣山村有個樵失,姓侯名元,家道貧窮,靠著賣柴為業。己亥歲,在縣西北山中,採樵回來,歇力在一個谷口,旁有一大石,巍然象幾間屋大。侯元對了大石自言自語道:&ot;我命中直如此辛苦!&ot;嘆息聲未絕,忽見大石砉然豁開如洞,中有一老叟,羽衣烏帽,髯發如霜,柱杖而出。侯元驚愕,急起前拜。老叟道:&ot;吾神君也。你為何如此自苦?學吾法,自能取富,可隨我來!&ot;老叟復走入洞,侯元隨他走去。走得數十步,廓然清朗,一路奇花異草,修竹喬松;又有碧檻朱門,重樓復榭。老叟引了侯元,到別院小亭子坐了。兩個童子請他進食,食畢,復請他到便室具湯沐浴,進新衣一襲;又命他冠戴了,復引至亭上。老叟命童設席於地,令侯元跪了。老叟授以秘訣數萬言,多是變化隱秘之術。侯元素性蠢戇,到此一聽不忘。老叟誡他道:&ot;你有些小福分,該在我至法中進身,卻是面有敗氣未除,也要謹慎。若圖謀不軌,禍必喪生。今且歸去習法,如欲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