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百人為一師,師帥皆由上大夫、中大夫擔任;五百人為一旅,旅帥皆由下大夫擔任;百人為一卒,卒長皆由上士擔任;二十五人為一兩,兩司馬皆由中士擔任;五人為伍,伍皆有伍長,由下士擔任。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晉國的三軍,實際上都超過了周禮規定的數額,甚至趙氏動員起來的半軍之數,便超過了三萬兵員。至於周天子,現在連養滿編的一軍都困難。
軍師旅這些名稱自古已有,所以春秋史書上才有“三軍敗績”“王師勝績”“不振旅”這樣的說法。
反倒是後世外國的軍師旅,是翻譯過來的名稱。
統領這二十人的兩司馬,名為羊舌戎。其人二十餘歲,長得圓頭虎軀,下巴上蓄了須,著皮製甲冑,看上去十分威猛,但說話聲卻文質彬彬,帶著幾分貴族氣質。
春秋時文臣武將尚未分家,披甲戴胄上陣則能揮戟殺敵,著高冠博帶登堂則可琴瑟賦詩,晉楚兩國許多卿大夫都是如此,羊舌戎給人的感覺大概也是這樣。
他恭敬地向趙無恤行禮,介紹這一兩趙兵的組成。
PS:這一章第一位書友龍套終於登場了……
第25章 國野矛盾
感謝書友清玄散人的再次打賞!
羊舌戎道:“稟小君子,此一兩並不滿員,僅有二十人,半數為國人子弟,半數為野民庶孽,全都剛服役不久,只有前幾天冬狩時受過一次訓練。”
國人就是高階公民,有權議政,亦有納軍賦,服兵役的義務,其中不少人家中有私人田地,多居住於城垣之內。野人則是低一等的庶民,多居住在城邑邊鄙,沒有公民權,大部分為人農奴、傭耕、庶孽子弟,是被束縛的生產者。
也就是說,是兩個不同的階級。
趙無恤放眼望去,眼前的趙氏兵卒中,一些面孔尚且稚嫩,全然不是身經百戰的老卒。不過年輕有年輕的好處,雖然經驗不足,卻沒有兵油子,也便於趙無恤將其全新打造成只屬於自己的力量。
趙無恤點了點頭,說道:“若是加上我帶來的五人,剛好補全,可選出其中的伍長了?”
“未曾。”
“好,那今天就把這件事定下來!穆夏,你帶著廄苑的二三子入列。”
在經過仔細考慮後,趙無恤還是覺得身材高大,忠心而穩重的大塊頭穆夏更適合做一名步卒,於是就正好將他安插加塞進這一兩中。
隨後,趙無恤亮出了虎符,代表正式接管指揮之權,他上前幾步,對著年輕的趙兵們大聲說道:“餘就是趙無恤,宗主之子,你們的新主上!”
趙兵們站得更加挺拔,看著這位前幾日冬狩時獲祥瑞白鹿而還,威風凜凜的小君子,眼中神采奕奕。
“爾等既然劃到了我的麾下,那到達成邑後,就要正式開始練兵,不過在這之前,還要做一件事。”趙無恤頓了頓。“那就是從你們中間選出五名伍長。”
“有沒有人站出來自薦,或者推薦別人?”
年輕的趙兵中頓時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但卻沒有爭先恐後的情況出現,國人子弟都在觀望,野人則不敢在國人之前出頭。
“沒人麼?那我就先指定一人了,穆夏,出列!”
“唯!”穆夏事先早就得了趙無恤的吩咐,他大聲應和了一聲,響聲如雷,大步踏了出來。
只見穆夏十七八歲年紀,卻形貌魁梧,雙臂結實,頭上裹著一塊黑色幘巾,腰懸青銅短劍。
這時,行伍裡一個著青幘的塌鼻樑青年按耐不住了,他粗著嗓門大喊叫起來:“小君子,這不是廄苑裡放牛的低賤牧童麼,我認得他,他怎麼能做伍長呢!”
聽到此話,聲浪又響了起來,在兩司馬羊舌戎的喝止下才肅靜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