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進軍利古里亞(第2/5 頁)
精細程度本就遠超滑膛槍,生產成本自然也高出不少;包括其配套使用的米尼彈,目前也是需要人工製作,產量遠遠比不上鉛製彈丸...”
普通的球形鉛彈生產只需要將一鍋融化的鉛水從高處的帶孔圓盤中倒下,鉛水液滴在空中就會凝固,並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形成完美的球形。
而目前這款火槍所使用的米尼彈則是錐形彈丸,彈丸本身便需要澆築工藝製造,其尾部填充的木塞更是需要人工加裝,因此相較於批次生產的鉛彈來說其成本增長了不止數倍。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受限於十八世紀末的冶金技術帶來的材料問題,線膛槍的使用壽命是遠遠低於滑膛槍的,因為在發射過程中,線膛槍槍管內的膛線會被不斷磨平,從而使精準度不斷下降。
歷史上,一柄十七世紀的線膛槍在進行大約兩百次發射之後,其內部的膛線就已經幾乎磨平,即使是到了十九世紀,冶金技術進步之後,線膛槍的使用壽命也大概只有三百次射擊。
位於馬賽的崔法利兵工廠擴張至今已經有了足足上千名工匠與學徒,而如此多工匠在勞倫斯和約西普市政官的鼎力支援之下,不計成本地全力生產,其產能也就勉強足以供應科西嘉軍隊的數千名士兵全面列裝而已。
一眾軍官聽完崔法利少校的解釋也稍稍有些失望,如此看來,想要在短時間內將這柄步槍推廣到法蘭西陸軍是不太現實了。
法蘭西王國的財政本來就極為緊張,舒瓦瑟爾公爵這十幾年來還在持續地擴軍備戰,路易十五怎麼想也不可能再往軍隊上投資更多了,畢竟光是馬賽的崔法利兵工廠每日花銷都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而勞倫斯對這個結論自然是並不意外,崔法利兵工廠的生產情況他一直都在密切關注,也知道這座兵工廠每日的人力物料成本有多麼恐怖。
如果不是靠著科西嘉國家白銀公司的資金以及約西普市政官的暗中支援,光憑科西嘉王國自身的財政水平,即使是在執行了農稅改革法案之後,恐怕也難以維持兵工廠的日常運轉。
“果然生產力才是一切啊。”
勞倫斯也不由得感慨了一句,戰爭的本質歸根到底就是國力的比拼。
即使自己的腦中有遠超這個時代的知識與技術,也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來將其實現。
而如今科西嘉發展的內部的阻礙已經被完全掃除,勞倫斯也在心中思量著,科西嘉快速工業化的程序也應當要得到提前了。
至於完成工業化所需的另一大條件——原始資本積累,勞倫斯自然是不會想著靠剝削本國人民的利益來完成。
駐軍撒丁尼亞的這段時間裡,勞倫斯也在不斷思索著,為科西嘉提供原始資本的最佳選擇,究竟是什麼。
...
1771年9月底,勞倫斯正式接管撒丁尼亞已經有將近兩個月時間了。
靠著以貝特蘭德總督為首的撒丁本土貴族以及官僚們的協助,整座海島的動亂並沒有持續太久,秩序在幾周內便得到了恢復,科西嘉王國的法律與條例也開始逐漸在撒丁島上推行。
王國的各部官員們也迎來了他們最為繁忙的幾個工作月,尤其是財政部的官僚們,他們不僅要主導農稅改革與土地改革法案在撒丁尼亞的推行,還要對薩伏伊貴族們的資產進行統一的清算與收繳。
按照勞倫斯與貝特蘭德總督的協定,薩伏伊貴族們的資產中,諸如農田、莊園等中小型資產,一律作為集體財產歸由各地市政廳處置,而諸如礦脈、城堡等大型資產則是統一收歸國有,交由阿雅克肖中央政府直接處置。
島上的薩伏伊領主們對這突如其來的徵繳和沒收無疑感到極度的惶恐與憤怒,但隨著埃塞爾中將的兵敗,這些殖民者一般的貴族們也再不能掀起什麼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