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第1/2 頁)
不負南離,不愧北涼,他莫少珩,雖千萬人,獨往矣。
續往聖之忠義,開萬世之壯舉。
這樣的人,有什麼人有臉面去辱他,罵他,苛責於他。
沒有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能做得比莫少珩更好了。
一時間,金殿之上,百官的心都是顫抖的,那是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無法形容的乾淨得不容人玷汙的至情至聖的靈魂啊。
金殿末尾,趙景澄和範慎嘴巴張得都能塞進去一顆鴨蛋。
趙景澄:「南一不是一個小道士嗎?」
範慎,「對啊,南一不是一個小道士嗎?昨天還和我搶豬拱嘴吃。」
「還有,還有老師……」
他們現在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
金殿上安靜了好久,落針可聞。
因為實在難以在短時間消化這麼顛覆的內容。
還是聖人開口,「今日召諸君前來,就是共同商討,我北涼和南離四年前簽訂的盟約之事。」
眾人:「……」
還有多少事情,是他們不知道的?
所以,聖人根本就沒有對丟失洵州的事情不聞不問,只是在四年前,就定下了今日之局而已。
臥薪嘗膽,只為此時的衝冠一怒。
所以眾人也沒有開口,因為聖人既然設下了這麼大的一個局,現在提出出兵的要求,定是已經有了他們不知道的安排。
他們現在唯一要確定的,就是殿上的這個少年聖人,是司馬可堯本人。
只有真正的確認了此人,才能真正的接受被顛覆了的事實。
此時,南一手上正持有南離玉璽。
這時,聖人又道,「諸君可還記得,四年前,南離的九思公來我北涼之事?」
「當時,便是九思公當面,帶著司馬可堯簽訂的盟約國書。」
眾人:「……」
若僅僅是南一手上的玉璽還不足以讓他們置信的話,那麼南離文教之首,九思公就是最好的鐵證了。
再說,先前還提到了,司馬可堯是南離宗師柳歸塵所救,這種事情太容易被揭穿了,只需要柳聖師的一句話而已。
所以,結合這些,恐怕,十有八·九,站在他們面前的少年真就是司馬可堯本人了。
震驚得無法自己。
「但……南離親王已經掌控了南離大勢,就算我北涼有簽訂的盟約在手,出兵的話雖然佔據了大義,但也未必就能旗開得勝……」這就是在為北涼的損失考慮了,畢竟是拿國運去賭。
為了給一個他國聖人復闢,而堵上北涼舉國之力,這就值得思慮了。
南一說道,「此言差矣。」
「根據我們當初簽訂的盟約,只要北涼肯出兵,我南離無條件歸還洵州,不僅如此……」
這是當初談判時承諾的好處。
娓娓道來。
「而且,比起北涼強行奪回洵州的損失,與我合作,則是兩利的事情。」
「剛才諸君說,親王佔據了大勢,這也不對。」
「我之所以懇請北涼此時出兵,自然也是因為時機剛好合適。」
「在南離,不僅有九思公和柳聖師會微言大義,發動我南離百姓,勤王反正。」
「還有我南離大將司馬劍南大將軍,也早已經率領軍隊,隨時做好準備迎接我的回歸。」
聲音一落,滿殿轟動。
「此話當真?」
要知道,南離大將司馬劍南掌控了南離三分之一的軍隊啊。
再加上南離文教之首的九思公和柳聖師登高一呼,到時候,就完全不僅僅是北涼幫助勤王那麼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