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聯盟(第2/3 頁)
的能重回首輔,這個聯盟同時掌控了內閣、京官、地方官、士紳、民間輿論,還加上龐雨的武力支援,辦事就會更加順暢,對銀莊和船行的發展都大有裨益。
“韃子勢大,皇上給兵部的意思,要再斬千級,龐將軍已有戰功,就未必要再去冒險了,打韃子打流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留此有用之身才能造福天下,將軍也要為大義棄小節。”
龐雨原本也沒有打算再去拼命,從楊村北上的時候他就只剩下五百多人,最近幾天雨雪交加,又有三十多人的傷病造成的減員,只能留在薊州城裡面,剩下四百多人裡面也有兩成帶病,連炮兵都只能湊五個炮組,他現在絕不會再去跟韃子拼命。
據他所瞭解的情況,秦軍、宣大、遼鎮也差不多,各部都有大量減員,經過一冬的跋涉和作戰,馬匹和人都到了極限,所以沈迅即便逼迫,效果也不會有太大區別。
正要答應的時候,一個孫傳庭的贊畫到了堂上大聲道,“韃子佔了青山口,孫都堂將令軍議取消,各將官回營準備開拔三屯營。”
堂中頓時一陣騷動,青山口去年九月被清軍左翼輕鬆奪取,清軍入邊之後,薊鎮又重新佔據,恢復了防線完整。現在官軍雲集薊州,韃子竟然在眼皮底下又再次攻克青山口,這些邊關重鎮按道理是極難攻克的,但在清軍面前就跟去個集市一般容易,都奪下關口了大家才知道。
,!
三個總督總監和祖大壽一直沒露面,龐雨猜測他們在後堂開小會,可能也有沈迅參加,必定是不歡而散,所有將官已經彙集在這裡,再急的軍情也可以先部署再開拔。
唯一解釋就是幾人完全沒談攏,沒有什麼好說的,仍然只有各打各的,也就不必一起談協同了。
勤王軍的將官圍聚在一起,不停往這邊看來,大概等著龐雨商議。
龐雨轉頭對吳昌時道,“吳先生還要去三屯營嗎?”
“吳某是想去的,只是同來的科道怕是不會去了,吳某不能特立獨行。”吳昌時停頓一下道,“將軍是錢老先生的學生,韃子出邊之後,龐將軍回信地之前先與馮老先生見一面,正好有些要緊口信帶回,將軍回到南邊,與跟三位先生都見一面,國家糜爛如此,各位先生不可養望林下,周老先生能早些復起,天下之福也。”
吳昌時滿口漂亮話,其實就是要早些運作周延儒的事情,此事是他一手促成,成功之後自然也是他得利最大,所以必定很積極,龐雨知道這個聯盟快要成型,參與的人都希望在朝廷的權力分配中分一杯羹。
當下對吳昌時拱手道,“必定如先生所願。”
……
三月初三,三屯營以東六十里,龐雨站在河岸上,舉著遠鏡觀望對岸的清軍。
對面大約有兩百名馬甲,這些清軍的狀況也不比明軍好多少,大多數馬匹十分瘦弱,只要一停下時,騎手就趕緊下馬,以防止馬匹損耗過度。
從他們的旗號看來,確定是鑲黃旗和正白旗各一部,確定是清軍左翼的前鋒,在他們後方的道路上,能看到絡繹不絕的人車隊伍,正透過山口前往太平寨方向,清軍開始出邊了。
清軍的行動遠不如之前迅速,他們在遷安逗留良久,沒有攻擊任何城池,拖延了十天才出邊。
“孫都堂轉來塘報,沿邊各關口出現數股東虜,各在數百至千人不等。”
龐雨接過塗典吏遞來的塘報,總共有五份,是青山口附近各個關口送來的,從冷口一直到喜峰口都有。
“邊外的韃子接應來了。”龐雨把塘報還給塗典吏,對面的清軍雖然灰頭土臉,但整體的協同仍遠在明軍之上,人數越多優勢越大,現在口外的接應也是虛虛實實,讓明軍無法判斷到底從哪個口出邊,能有效分散明軍兵力,現在孫傳庭必定十分為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