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呂布之死(第3/5 頁)
葛亮的潛在意圖,轉變的非常快,這個論點說出來非常及時。
石韜去屯田去了,孟建也去和賀齊會合剿匪治山越去了。徐庶在戰略這一塊非常強。
徐庶站起來說道:“我們反過來核算。不佔據壽春,需要多少兵馬守廬江郡與巢湖?”
“廬江郡有十二個縣50萬人口,我們要在三方向駐軍,北面雩婁縣先不管,最起碼要在三地駐軍,如灊[qián]縣5000兵馬、舒縣3000人、龍舒縣5000軍士。”
“東面襄安5000人、臨湖3000兵,東面我們最好還得佔據九江郡的巢縣,才能更好的控制巢湖,巢縣再駐守7000人。”
“西線尋陽與松滋最少各3000兵馬,加一起就是兵馬,還有水軍最少要5000人,一共3.6至4萬部隊。”
“如果,我們佔據壽春,在壽春3萬,北面灊縣5000人、舒縣2000人,東面襄安3000人,西線尋陽3000人與松滋2000人,也就4.5萬,加水軍5000,一共五萬部隊。”
徐庶繼續說:“東面孫策軍,如果沒有壽春,他就得儘可能去佔徐州,就得在徐州與曹操死磕。”
“北面曹操軍,如果沒有壽春,他們就得守淮南與徐州,最少也要3-5萬人才能守住吧。如果有壽春,3萬人就能守住。”
“如果是一個破敗的壽春,我們前期就要在壽春駐紮5萬軍。”徐庶的核算是非常正確的,用資料說話,以此來看,我們一定要佔據壽春。
魯肅:“佔不佔據壽春,與曹操、與孫策,都將是敵人。至於戰爭要看幾方的利益訴求和強弱,最重要的還是強弱。”
“對,關鍵還是我們自身要強大起來,據斥候報,我們佔據丹陽,周瑜、程普等直接說我們摘了他們的果實,我們從沒侵犯過他們,不也三路來攻麼?”劉邕道,“吾建議我們要儘可能的佔領壽春。”
太史慈、甘寧、周泰、魏延、朱恆等一票武將,站了起來,“吾等附議!”
徐庶、步騭、劉基、魯肅、顧雍等也全部站起來,“吾附議。”
“好!大家都同意搶佔壽春,那個我們就群策群力去實現,現在距秋收還有一段時間,我們要好好的籌算,今天先議到這,一起去飲宴,吾請客。”諸葛亮很高興,能達到統一思想,這是第一步。
酒後,諸葛亮、徐庶、魯肅、劉邕四人月下散步,劉邕彙報壽春斥候訊息,袁術缺糧且內部有分崩離析的跡象。
魯肅乘機建言由他去聯絡好友劉曄,舉薦劉曄來丹陽,由劉曄影響劉勳倒向丹陽,如果劉勳願意歸附丹陽,袁術敗亡之時劉勳仍為九江郡守。
徐庶建言,他率一曲人馬潛伏九江郡,既可促使劉勳歸附又可靈機而動,相機引導水軍奇襲壽春。
徐庶建議立馬提醒了諸葛亮,前世好像馬上就要發生的事是,曹操聯合劉備先擒殺了呂布佔徐州,劉備歸許昌,才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之談。
而袁術在極度缺糧的情況下,缺糧到易子而食,其丞相都在捱餓的地步,可袁術自己卻還窮奢極欲,以致於離心離德,分崩離析。
袁術最後實在沒辦法燒燬宮室,投奔手下部曲陳蘭、雷薄,被拒城外。
袁術實在無路可走,於是自去帝號以歸附袁紹,獻帝印以求活命,半途被劉備所阻,回壽春嘔血而死。
袁術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懼怕曹操,不敢守壽春,抬著袁術的棺木,領著家小、部曲投奔劉勳。
諸葛亮想了想說:“還是吾親自去,一是為劉曄,此人大才;二是為劉勳,見到吾當面允諾或許成功率更高;三吾猜測呂布危矣,說不定吾去還能撿漏一二。元直替吾守建業,如何?”
魯肅:“吾贊同,孔明去確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