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2 頁)
下人均田均富。所以,我們兄弟之間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則來分糖,誰也不能多分。&rdo;他的話終於說服了小表弟。
1921年,毛澤東在衡陽第三師範向同學們作《中國歷史上農民戰爭問題》的演講時,向學生介紹了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的事跡,總結了農民起義的經驗教訓,指出他們的失敗是由於沒有先進階級和政黨的領導。1926年,他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為學員講授&ldo;中國農民問題&rdo;課程時,引用了李自成起義的有關資料。他說:&ldo;當時陝北大飢,自成乘機而起,至山西、張家口、南口、土木堡等處,後至北京,卒為清兵所敗……後被三桂引清兵入關,迫至無路可走。這可見李自成是代表農民利益的。不過他們的舉動,多為暴動,是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也。&rdo;
據譚震林回憶,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拒絕到上海黨中央工作,&ldo;他總結歷史上農民起義失敗的教訓,對我們說:&l;李自成為什麼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鞏固的根據地&r;&rdo;。稍後,毛澤東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特別強調了要與流寇主義思想作鬥爭:&ldo;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了。&rdo;1935年,中央紅軍長徵勝利到達陝北後,他更加註意對李自成起義的研究。他曾對劉志丹說:&ldo;陝北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是有革命傳統的。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從這裡鬧起革命來的。這個地方雖窮,但窮則思變,窮就要鬧革命。&rdo;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再次強調:&ldo;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只有徹底地克服了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援的遊擊戰爭。&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