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戰爭紀實] 《戰爭風雲》作者:[美]赫爾曼&iddot;沃克【完結】
《戰爭風雲》是小說,書中關於亨利一家的人物和事跡純屬虛構。但小說中有關戰爭的史實是確鑿的;統計數字是可靠的;那些大人物的言行要不是根據史實,便是根據可靠的記載。象這樣範圍的工作不可能沒有錯誤,但作者希望讀者們能看出,他是在盡很大的努力給一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描繪一幅真實的、宏偉的圖景。
阿爾明&iddot;馮&iddot;隆的軍事著作《失去了的世界帝國》,當然從頭到尾都屬虛構。但是,馮&iddot;隆將軍的書提供了作為對立面的德國人的內行看法,它作為一種自身言之成理的軍事文學,在它特殊範圍內有其可靠性。
機械化的武裝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象是一朵盛開的花朵,今天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詛咒。我們要擺脫這個詛咒,就先要懂得它怎樣開始落到我們頭上,以及善良的人們怎樣為它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且目前還正在付出這個代價。《戰爭風雲》的主題和宗旨,可以在法國猶太作家朱裡安&iddot;班達1的幾句話裡找到:如果世上確有和平存在,那麼這種和平並不是基於害怕戰爭,而是基於熱愛和平。它不是行動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這個意義上說,最渺小的作家可以為和平作出貢獻,而最有力量的法庭卻無能為力。
1朱裡安&iddot;班達(1867‐1956),猶太裔法國作家,主要寫哲學著作。
維克多&iddot;亨利中校乘出租汽車從憲法路海軍大樓回家;三月裡陰暗的暴風雨天氣,和他當時的心境十分相象。今天下午在作戰計劃處的斗室裡,他從上級嘴裡聽到一個很意外的訊息,據他這個老於世故的人估計,這樣一來他的錦繡前程可能就此葬送。現在他不得不跟他妻子商量,馬上作出決定;然而,他對她的見解又毫無信心。
羅達&iddot;亨利雖已四十五歲,卻依舊是個非常漂亮的女人,只是她太會嘮叨,這給她的判斷力罩上一層陰影。在她丈夫看來,她的這個缺點很難原諒。她並不是糊裡糊塗嫁給他的。在求婚進行得白熱化的當兒,他們倆曾開誠布公地討論過軍人生活。羅達&iddot;格羅佛當時聲稱,所有的缺點‐‐長時間的別離,缺乏真正的住所和正常的家庭生活,根據制度一點一
點慢慢地往上爬,見了地位略高的人的妻子必須卑躬屈節‐‐所有這些不利條件,都不會使她不安,因為她愛他,因為海軍是一種光榮職業。她這些話都是在一九一五年說的,那時世界大戰正在進行,軍裝在閃閃發光。現在是一九三九年,她早已把那些話忘得一乾二淨了。
他曾經警告過她,往上爬是困難的。維克多&iddot;亨利不是海軍家庭出身。順著滑溜的前程之梯往上爬的時候,在每一個梯級上都有海軍上將的兒子和孫子擠他。然而在海軍中每一個熟悉帕格&iddot;亨利的人,都說他有前途。直到目前為止,他一直在穩步上升。
他讀高中的時候,曾寫給眾議員一封信,使他得以進海軍學院,這封信很能說明他的性格,所以引證如下。他很早就顯示出他的品格。
親愛的先生:
我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曾先後寫給您三封信,向您報告我在索諾馬郡中學的學業成績,您也很客氣地寫給我三封回信,所以我希望您還記得我的名字,也還記得我想進海軍學院的雄心壯志。
現在我高中快畢業了。寫出自己的全部優良成績,看起來彷彿有點不夠虛心,不過我明白您一定能體諒我這樣做的苦心。今年我是橄欖球校隊隊長,打後衛,同時我也參加了拳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