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直到一個會說官話、名叫李唐的女孩子被分派過來照管他,李摯才真正弄清了自己所處的時間地點。
從天順年間起,廣西瑤、壯、苗三族便在頻頻反叛作亂,到天順八年,亂民已然聚集逾萬人,滋擾達四省,朝廷屢次調兵圍剿,都收效甚微。
成化元年正月,皇帝下旨命中軍都督同知趙輔佩徵夷將軍印,充總兵官,浙江布政司左參政韓雍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贊理軍務,往徵兩廣蠻賊。
趙輔與韓雍不負眾望,於當年臘月平定了叛亂,掃平亂民老巢大藤峽,改名為斷藤峽。
依著舊例,被俘瑤民當中有一百多名童男童女被選出來送往京城,入宮為奴。從廣西桂林北上,經過南京時,有南京朝廷裡的宦官過來,把這批小瑤民裡的男童都閹割了。
李摯佔據的這個身體是這批人當中年紀最小的,不知是三歲還是四歲,被閹之後就一直病歪歪的,坐著大車北上的路上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死了——應該是已經「死過」了,所以李摯才會佔了這具身子,也就是說,他剛一來就是個三四歲的小太監。
以往的小說裡,主角穿越後常會抱怨一番自己的運氣差,穿成了庶女、小妾、棄婦、老太太……可李摯穿成一個半死不活的小太監卻一點怨言都沒。他還活著呀!經歷過前世死時那種身體迅速衰竭、漸漸喘一口氣都做不到的絕望之後,發現自己又能睜眼看見東西,又能喘氣,又能說話,他簡直慶幸死了,一丁點怨氣都沒。
正因那時他病得要死,整日昏昏沉沉,再加上身邊的瑤民學說官話還不利落,押運的官兵也是口音天南地北,他才會連自己所處的時間地點都鬧不清楚。
四年之前,鎮守湖廣貴州的太監阮讓曾經閹割了當地俘虜的東苗男童一千五百多人送往京師,結果半路病死了三百二十九個,阮讓又叫人買了三百多民間幼童閹割了,充足了所奏的人數,為此當時的天順皇帝狠狠斥責了他一番。所以這一回押運李摯他們的人就小心多了,輕易不會讓他們死掉,看李摯病得重,還特意差派了那個叫李唐的女孩來照管他。
李唐今年十四歲,是這批俘虜當中年紀較大的,她模樣清秀,舉止斯文,對待李摯十分溫柔盡心。她是李摯接觸到的頭一個會說官話的人,此時的官話是北京話,與現代普通話在有些發音和常用詞上有著區別,但大體還是很相近,所以李唐是李摯遇見的頭一個可以正常交流的人。就是從李唐口中所述,李摯才明白了自己是成化元年大藤峽瑤民俘虜的身份。
相傳瑤民受評王賜封十二大姓:盤、沈、包、黃、李、鄧、周、趙、胡、唐、雷、馮。據李唐自己說,她原本姓唐,父母早逝之後被一個李姓土官收為養女,才改姓了李,養父母稱呼她為「唐妹」,她沒有所謂的大名,「李唐」是李摯據此為她起的代號,當然並不直接用作稱呼,只是在心裡這麼記著,面上他喚她為「李姑姑」。
李唐曾被養父母送去學堂正經讀過書,所以才學會了說官話,還會識字寫字,這在同批的小俘虜當中算是很了不得的才能,其餘的人漫說瑤民俘虜,連押運他們的大兵和軍官也多是瞎字不識。
李摯沒有原主的記憶,周圍也沒人認得他,他就自稱是什麼都不記得了。一個三四歲的小孩還剛剛大病一場,不記得前事也不奇怪,見他能說一口荒腔走板的官話,別人便當他也像李唐一樣,是某個土官家出來的孩子。
有李唐悉心照料,李摯的身體總算一天天好起來了,押運的軍官見到他們總在大車上無事閒聊,就又派了李唐去替他們燒水餵馬。李摯一連幾天沒再見著李唐,等隊伍到了保定府,在保定府西南紮營時,李唐忽然來找他告別。
「明日一早,我們的車就要先走了。」
李摯十分詫異:「同是去京師的,怎麼還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