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張曉敏的求援(第1/2 頁)
電話一接通陳安邦就問一聲:“你好,我是陳安邦,請問哪位找我?”
只聽那邊傳來張曉敏的聲音,張曉敏說道:“安邦,你現在在哪裡?我們現在在文工團排練,關於配樂和節奏上有點分歧,所以想你過來統一一下思想。”
陳安邦頓時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就《好運來》這首歌的實力,光是清唱的小樣就能夠直接打進服裝節晚會的最終舞臺,怎麼到文工團內部排練,還搞出分歧了呢?
不過既然張小敏給自己打電話了,那於公於私自己都是要去一下的,於是陳安邦只好對這一次的王亮請客洗桑拿說拜拜了。
“好的,文工團的地址在哪裡?我現在就打車過去。”陳安邦問了一下張小敏,文工團的地址,結束通話電話之後,就像王亮做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意思就是這下好了,我來活了,洗不成桑拿了,你自己去爽吧,我要去幹活了。
王亮也是閒著沒有事兒,於是他就跟陳安邦說:“陳老師,要不我跟您去看看,要是有什麼事我也能幫襯點。”
陳安邦一想也是,雖然王亮只是中人之姿,但是奈何人家背景在那兒,背靠著王洪斌這棵大樹,王亮這一生肯定是衣食無憂了。
於是陳安邦就準備出門打車,卻被王亮攔住了,王亮說單位有車打什麼車呀?再說了,一會兒還不是得回來。
王亮來到前臺,一個電話打到了鐵路工人文化宮。
“張師傅嗎?我王亮。那個麻煩您出趟車,我現在在這個火車站對面這邊,對對對,就是以前那個林家飯店知道吧,你到了火車站對面這裡就好了,你給我們送到傅家莊那邊一趟,然後在那邊等一下我們回來。”
結束通話電話,王亮對陳安邦說道:“陳老師,咱們在這等著就行,張師傅那邊差不多過五分鐘就到。”
兩人又在前臺這邊閒聊了幾句,陳安邦問了一下王亮關於濱城這邊文藝圈的事情,畢竟國人混的就是圈子,近幾年國內的文藝圈西北風強勁,不論歌壇還是影壇都是西北風強勁吹來。
什麼《黃土高坡》、《信天游》都是滿含西北味的歌曲,影壇的張藝謀、顧長衛這些大咖就更不用說了。
而東北雖然在濱城拍攝的《籬笆、女人、狗》一劇收視火爆,但是一來現在的娛樂方式很少,老百姓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只能在家裡看電視。
另外就是這個電視劇並沒有捧紅哪個角色與演員,與差不多同時期的《渴望》相比差距太大了。
《渴望》可是至少捧紅了李雪健、成方圓等一眾演員,就連反派角色王滬生,也不能不說是一種紅。
當然這也與製作方經費和理念等有關,這個時期的人們還比較淳樸,主角和配角之間還沒有那麼大的收入差異,所以一些演員隊是演主角還是配角,都是從藝術的角度來出發的。
正說話間,鐵路工人文化宮的專車就到了鄰家飯店的門口,這個時期的司機基本上都是活地圖,在一個城市,只要不是太偏僻的地方,他們都能說到就能找到。
司機張師傅問清楚陳安邦和王亮要去的具體地址之後就專心開車,陳安邦和王亮都上了後座,繼續剛才沒聊完的話題。
現在的濱城文藝圈其實還是挺簡單的,人際關係沒那麼複雜,無論是歌手也好還是演員也罷,基本都是體制內的。
東北是新中國工業化程序最早的地區之一,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所以東北的工人比例是最高的,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也就是說東北的體制內的人是最多的,因為這個時期的企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或者大集體。
而一些大企業都會有文藝表演隊之類的編制,這個時期還有一些國有企業的生產,一些大的企業,不但有自己的小學、幼兒園、醫院,某些大企業甚至有自己的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