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第1/2 頁)
袁紹看完信後,心中笑開了花,這可是機會啊!之前不能撤退是因為名聲問題,現在有劉協和傳國玉璽在手,他們諸人大可重建一個朝廷,況且還有先帝遺詔,此舉名正言順,他袁家再也不是什麼反賊了,來個角色調換。鄭永聖就成了大大的反賊。袁紹立即派人去將其他幾路諸侯找來,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各路諸侯接到通報說袁紹有要事相商,也都不敢怠慢。雖然肚子餓,手腳無力,但眾人還是在手下的攙扶之下,來到大寨。韓馥接到通知,雖然當心這是袁紹的詭計,怕是要聯合眾人搶他糧草。但是傳話的人說是關乎生死的大事,韓馥也只能揣著心中的誘惑,前來議事了。
袁紹見眾人皆來,叫出劉協,拿出王允的信箋、先帝遺詔和傳國玉璽。眾人皆是驚訝,心中權衡利弊後,皆是跪拜劉協為萬歲。劉協君儀有度,讓眾諸侯平身。袁紹以劉協路途勞頓為由叫人把劉協帶下去,支開左右。畢竟還是要小心為上,誰知道那些左右是不是細作。袁紹率先開口道:&ldo;諸公!紹以為此時正是我等撤退之良機啊!&rdo;諸侯們此次舉兵大多人都是湊熱鬧,來混個名聲。但誰知好名聲沒混著,卻是惹來一身騷。成了反賊,端是走投無路,只能在此僵持著。就算是沒有糧草他們也要苦撐。此時劉協的出現正好給了他們撤退的理由,也不用擔心背上反賊之名。
曹操出列說道:&ldo;我同意本初所言,現下正是撤退的最好時機,趁虎牢關的鄭永聖尚未知道這訊息,我等還是快快撤退!&rdo;這撤退眾諸侯倒是無一人反對,但是現在關鍵的在於如何撤退。陶謙出來問道:&ldo;撤退現在是勢在必行,但是如何能安全的撤退才是重點!若如我等十幾萬軍士開拔撤退,這麼大的動靜在虎牢關的鄭永聖豈會不知,到時他若是追擊我等,兵士們皆是空腹,哪還有戰力可言啊!&rdo;
陶謙的擔心不無道理,聽的陶謙的話,剛剛還在為可以撤退而高興的諸侯們,現在也開始擔心起來,如何才能安然無恙地撤退呢?張邈道:&ldo;十幾萬士卒一同撤退,實乃不可取之舉,我等兵士大多皆是步卒,前天又大量殺害馬匹以來充飢,機動性必定不如鄭永聖的西涼鐵騎,倘若是被追上,那就是功虧一簣啊!&rdo;
鄭永聖的兵馬皆是騎軍,其機動性遠遠高於聯軍,被陶謙與張邈如此一說,諸侯們也明白了問題的所在。袁術想了想出來道:&ldo;這十幾萬士兵,不若拋棄讓其在此為誘餌,可混淆鄭永聖的視線。我等只領五千輕騎與手下親衛與將領撤退,不知可否?&rdo;
袁術的這一建議提得甚是大膽,諸侯們皆不言語,在腦中思量著這一辦法是否可行。曹操贊同道:&ldo;公路所言可行!我軍已無糧草,唯一有糧草之人就屬韓大人!但韓大人的糧草根本不可能供應十幾萬士兵的需求,若依公路所言只帶親衛與手下將領外加五千輕騎,則韓大人的糧草可供眾人消耗幾日,況領輕騎撤退目標甚小,不易被鄭永聖察覺,也不易被其追上,我等定能全身而退!&rdo;
袁紹有些猶豫,這十幾萬士兵中自己的也有三萬人,若是拋棄,戰死了也就罷了,但若是投降了鄭永聖,讓鄭永聖白白得了十幾萬兵,他也甚是不捨。袁紹開口言道:&ldo;兵士皆為我等舉兵之時帶來的,若是拋棄,只怕……&rdo;袁紹還未說完,曹操就打斷道:&ldo;本初!此刻已然不是考慮那十幾萬兵士之時!若是將其帶上,我等皆要葬身於此啊!十幾萬士兵尚有一戰之力,但那鄭永聖的西涼鐵騎何其驍勇善戰,將那十幾萬兵士帶上起不了任何作用,此乃我等撤退之累贅啊!&rdo;
袁紹猶豫不決,不能決斷,問眾諸侯道:&ldo;諸公以為如何?&rdo;前幾日攻打汜水關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