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賨人(第1/2 頁)
既然打不起來,接下來就是談了。
郭淮派來長子郭統督促此事。
羌、氐、賨、巴夷等族陸陸續續來到狄道城,衣著各異,有些部族脖子上臉上還帶著刺青,頗為彪悍。
眾酋首齊聚一堂,謙恭謹慎,猶如一隻只搖尾乞憐的野狗。
古人常雲,夷狄畏威而不懷德,誠如是也。
若不是先打疼他們,他們也不會如此恭順。
所謂會盟,其實就是停戰協議。
大義名分、軍事優勢都在魏軍,這種會盟自然佔盡好處。
“興雲可為某出謀劃策。”夏侯霸盛情邀請。
不過楊崢見到旁邊李彌臉色不太好看,也就婉拒了。
一次搶了別人的風頭,別人可能不計較,但兩次三次,再大度的人,心中難免會生出隔閡。
司馬掌管各種軍務,品級也比自己高很多,能坐到這個位子上的,無不是勳貴世家子弟,楊崢不敢得罪,“枹罕城中只有兩百人,屬下已離開多日,恐賊人復返,懇請回軍戍守。”
夏侯霸沒聽出話裡的婉拒,“區區一座小城而已,此番勘平賊亂,興雲當居首功。”
旁邊李彌與何暉等一干將校神色不自然起來。
如果以前沒有利益衝突,現在就有了。
楊崢心中苦笑,夏侯霸性格豪爽,出身高貴,自然不會體會來自底層的雞零狗碎。
自己沒有根基,又是外來戶,跟夏侯霸關係越來越緊密,其他人豈會沒有想法?
人心隔著肚皮,人性也是千變萬化的。
“末將何功之有,全憑諸位將軍深赴險地,諸夷才會俯首聽命。”楊崢對眾人拱了拱手。
“枹罕雖是小城,但地處金城、安定二郡之間,若有差池,二郡震動,楊都尉盡心國事,真乃我輩楷模。”李彌笑道。
其他將校也跟著附和。
楊崢忽然有種格格不入之感,想起前些時日一起喝酒,關係融洽,轉眼就變了。
夏侯霸似乎也感覺到了,“既然軍務在身,本將就不挽留了。”
楊崢客客氣氣的與眾人一一拜別。
出了狄道城,楊崢才感覺鬆了一口氣。
任何時代都講山頭,大山頭裡面還有小山頭。
望著身後跟著的兩千俘虜,以及牲畜等戰利品,心情才好了很多。
俘虜們很有俘虜的自覺,低著頭趕路,也不鬧事,也不哭泣。
很多人都是一家幾口全部被俘,一路互相扶持。
到了枹罕城,楊崢立即給他們安排屋舍,送去糧食。
枹罕城也充實了不少。
楊崢從四百騎中挑選出幾十個頭腦靈活之人,將俘虜分散,雜居城中,每二十人編為一甲,設甲長,每五甲編為一保,設保長,每五保為一屯,設屯長。
條件簡陋,人手也不足,只能凡事就簡了。
每甲之間嚴禁串聯交談。
除此之外,楊崢還設定巡城計程車卒,晝夜輪換。
連他自己也沒例外,也在巡城計程車卒當中。
開始一兩天,城中漢民有些不習慣,俘虜們更不習慣。
但楊崢親自為他們分發糧食之後,俘虜們的心也就漸漸定下來了。
在羌地日子也未必過的有多好。
諸族間也常常自相殘殺、擄掠,能吃一口飽飯也不容易。
飢餓、寒冷、掠奪是這時代永恆的主題。
絕大部分羌人,如同草原上的野草,隨風起滅。
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根本就沒有什麼民、族意識和血統意識。
歷朝歷代,都在不斷融合周邊族群。
商朝時,淮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