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2/2 頁)
133]羅馬廣場上樹立的一根石柱上刻有讚揚這位拜佔廷獨裁者的銘文,表明福卡斯在羅馬受到何等青睞。而在拜佔廷帝國,他卻越來越遭到人們憎恨,特別是在近東地區,其支援正統基督教的政策充分表現在對一性論教徒和猶太人的無情迫害上。內部鬥爭與日俱增,內訌越發激烈。最初支援他的綠黨現在轉而激烈反對他,而他們的成員被完全禁止擔任任何公職,[134]藍黨則大力支援其殘暴統治。兩黨間的衝突此時呈現白熱化,內戰的烈火在帝國各地蔓延。[135]
在這萬分痛苦的災難時刻,前些年極力避免的殘酷戰爭卻在帝國爆發出來。在巴爾幹半島和亞洲,軍隊完全崩潰。波斯國王侯斯羅埃斯二世(chosroes ii)為被殺害的莫里斯復仇,並沉重打擊了拜佔廷軍隊。帝國此時已經被內戰攪得心力憔悴,它既沒有力量也缺乏意志保護自己。最初,它似乎也確實做了一下抵抗,但是慘敗接連不斷。波斯軍隊攻破了邊境防線,於605年佔領了達拉要塞,旋即挺進小亞細亞本土,奪取了愷撒利亞。波斯軍隊甚至兵抵察爾西頓。同時,一大批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散佈到整個巴爾幹半島,儘管福卡斯於604年試圖透過提高支付給他們的貢金贖買他們離開。[136]整個巴爾幹半島很快遭到徹底蹂躪,帝國似乎面臨解體的時刻。
危機形勢由於外地軍隊的積極行動而得到緩解。迦太基總督伊拉克略起兵反叛福卡斯的獨裁統治,當埃及宣佈與之共命運以後,他派遣一支艦隊在其同名的兒子伊拉克略統率下進軍君士坦丁堡。該艦隊一路上攻城拔寨,佔領了多個島嶼和港口,年輕的伊拉克略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特別是受到綠62黨的擁護。610年10月3日,其艦隊出現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在這裡,他像救世主一樣受到民眾歡呼,而後便迅速結束了福卡斯的血腥獨裁統治。10月5日,他從大教長手中接過皇冠。[137]被廢黑出的獨裁君主被處決後,他那聳立在大競技場裡的雕像被推倒,並被當作人民公敵的象徵被公開焚燒,藍黨的黨派顏色標誌也同時被投入熊熊大火。[138]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