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王成生氣(第1/2 頁)
話說回來,王成為何如此惱怒呢?原因就在於他憂心忡忡地認為這家企業可能會步那些徒有其名的“高科技”公司後塵,在道南地區完全依賴政策扶持來維持生計。
往昔,南州便曾有多家此類企業如蝗蟲過境般蠶食著當地資源。一個偌大的地級市竟被吞噬得幾近破潰,令人咋舌!於是乎,當地公務人員只能透過東拼西湊的方式發放薪水,而整個地級市究竟揹負了多少鉅額欠款,無人敢於斷言,更別提在網路上公開宣揚了,即便是現實生活中也無人膽敢透露真實資料。
如今,道南許多地方都面臨著類似困境,真實的財政狀況以及實際的發展情形成了諱莫如深的話題。不妨用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來形容:土地財政為人們展現了現代化都市的雛形,這固然是好事一樁,畢竟它能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跨越他國曆經漫長歲月才能走完的道路;然而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和潛在的經濟風險。倘若不能妥善應對這些問題,勢必引發經濟上的危機。
於是乎,王成才心生疑惑,之前省裡組織了工作人員對其進行調查。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後他驚訝地發現,這座城市裡許多往昔的企業實際上並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盈利,有些甚至處於虧損狀態,但它們卻依然能夠苟延殘喘、繼續經營下去;而這一切竟然全仰仗著年末時政府所給予的慷慨津貼!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的企業僅憑這些補貼便可扭虧為盈!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當地政府要不惜重金請來這些企業落地生根呢?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可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其二,領導們追求政績所需的資料支撐正源於此。然而,至於這些資料是否真實可靠、有無水分?那就如同那句古話所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般撲朔迷離了。
正因如此,方才造就眼前這般局面。此時此刻,看著對方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王成心中已然明瞭其中原委——這家公司多半亦屬於那種依賴政府補貼過活之流吧。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所招攬而來的商人對於地方經濟不僅毫無裨益,甚至還可能成為沉重的負擔,拖垮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所謂“寧缺毋濫”,正是這個道理啊!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道南有些地方的領導幹部,為了保住自己頭上的官帽,或者追求那些虛幻不實的好名聲,確實做得不怎麼樣,可以說是有點胡搞蠻纏了。當到達下一個考察地點時,王成並沒有立刻著手考察工作,而是對著當地的領導幹部說道:“剛才我想要詢問的問題,想必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我一直以來都在強調,我們需要招攬的商家必須能夠對地方經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是你們耗費大量資金,到頭來卻引來一群只知道擺架子的人,那又有何意義可言呢?此外,解決就業問題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要實現高質量的就業,你們可知道什麼才算是高質量就業嗎!”
新州市的一把手趕緊說:“明白,明白,書記,您說的對,我們一定謹記在心。”
說完還拿過秘書手中筆記本詳細的記錄著。
“以前,在房地產興起的時候,在房地產鼎盛的時候,道南的很多地方招商就是拿錢砸,為什麼呢?他們要為了讓紙面資料好看,不管什麼企業?往工業園區裡砸,簽了合同,縣裡就撥錢建廠房,把廠房和門頭打出來之後,很多公司壓根就不會來,就空蕩蕩的留在那裡。外人一過去一看,一片淒涼的繁華,遇到領導來檢查,趕緊通電,營造出一副有人經營的樣子,這在哄誰?”
他們不曉得王成對這些都門清,所以當王成說這些的時候,他們心裡都挺尷尬的。
王成表情嚴肅地接著說道:“咱們搞調研啊,得少講點場面話、空話和套話!咱省內各個地級市啥情況,我心裡明鏡似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帝都政府和省政府給各地市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