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詩經(第2/2 頁)
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聽完陶源背誦完《蒹葭》,黃玉瑤的小心臟不由地快速跳動起來。
桃花源也有大型集會,其中便有類似廟會相親的活動,作為快成年的黃玉瑤,自然也曾去逛過,每次遇到有搭訕的男子,她便會用詩詞考驗對方,把對方逼退。
結果確實無人可以入她法眼,能背誦幾首絕句律詩的男子也有,但幾乎沒有一個能完整背下《詩經》中的一首詩。
陶源,是他見過的唯一一個張口就會背一首詩經之詩的男生。
“另外一首《桃夭》我也喜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陶源頓了頓,又道,
“我覺《詩經》中唯美的詩特別多,比如這首《雎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讀來朗朗上口,意境悠遠。”
“還有這首《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三首,是陶源能背下來的完整的三首詩了,腦子裡再無存貨,偶爾還知道一些詩的部分詩句,比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日不見,如隔三球兮”等。
陶源背誦這四首,是因為這四首詩流傳廣,在教科書上出現,而作為可以稱得上小學霸的他,自然都背誦過,本來他也喜歡詩詞,前女友也喜歡,所以後面還溫習過,因此記得牢。
但是黃玉瑤聽他這四首詩之後,頓時心亂如麻。
因為這四首都是情詩。
她還以為陶源故意為之。
“公子果真有才。小女子雖也讀過,可只看懂皮毛,不可甚解,還望公子指點一二。此四詩,為何意?”她故作鎮定地求教道。
“我也只是瞭解皮毛而已,這《蒹葭》,應該是指河邊蘆葦叢,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詩,思念意中人,寒秋在河邊蘆葦叢等待,卻等不到,求而不得,無限惆悵。”
讀書時《蒹葭》被老師專業解讀過,他自然知道大概意思。
“求而不得,無限惆悵……”黃玉瑤輕聲重複,眼眸微亮,彷彿觸動了她的內心深處。
這一句簡單的概括,要比她自己胡思亂想要精闢多了,桃花源人口不多,文化傳承困難,可外面是十幾億人口,不知多少專家學者研究,哪裡有可比性?
“公子好解析!小女子反覆研讀,卻只悟其意,不知如何表述,公子一句便讓人豁然開朗。”黃玉瑤忍不住讚歎道。
被一個女孩子誇讚,陶源也十分受用,可還是不好意思地說道:“我也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