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 頁)
楊炎聽了也不禁吃了一驚:他對於弓的製作不大瞭解,但這張弓的拉力可以達到二石,那可箅是極品了。要知弓分射弓和挽弓兩種,挽弓的拉力雖然很大,但是粹為測試力量所用。現在宋軍測試拉力的挽弓最強的達到了二石七鬥,楊炎、畢再遇等都曾試用過。居說當辛嶽飛和韓世忠都是能身拴三百斤的強弓,相當於三石二斗,不過這樣的強弓楊炎並沒見過。
不過真正用來射箭的射弓並非是拉力越大越好,因為單純加大拉力,雖然可以將箭射得更遠,但準確度和穩定性都會大大降低,而且也容易消耗體力。因此一張好弓必須具備:體輕巧而強勁;開弓易且彈性好;長使用射力不減;四季射力不變;射箭時聲音清脆;開弓時弓體端正的特點。而且分馬弓和步弓兩種。
一般來說,步弓的尺寸較大,而且拉力也更強一些,而馬弓的尺寸和拉力都要小一些。軍中一般步兵使用弓都只有七、八、九鬥三種。而騎軍的用弓為六、七、八斗三種,最強也只有一石二斗。再強的弓就必須找巧匠單獨定做,如畢再遇,趙月如用的弓都達到一石五斗。而且一張好弓往往價值千金。
而選鋒軍是最精銳的人馬,楊炎對他們的要求極為嚴格,至少都是使用的一石以上的硬弓。
當不楊炎左手執弓如託泰山,右手扣弦,雙膀一較力,將弓拉開,連拉三滿。讚不絕口,連聲道:「好弓。」他的兵器、戰馬都己非常合適,唯有弓還是用的一張普通的一石二斗弓。現在終於有了一張稱手的好弓,心中十分感激魏勝。
轉頭又對辛棄疾道:「剛才辛先生詞中有『弓似霹靂驚弦』一句,這張弓就取名叫『驚弦』如何?」
辛棄疾笑道:「承蒙楊統制厚愛,棄疾榮幸之至。」
魏勝又問道:「楊統制,你迮有什麼需要的嗎?」
楊炎道:「魏都統,請你為每名士兵準備一件白袍。」
魏勝一怔道:「楊統制,你這是要仿敕當年陳慶之的『白袍軍』的故事嗎?」
楊炎微笑道:「在下怎敢和陳慶之相比,不過這白袍另有用途。」
魏勝道:「這事好辦,明日出發以前,我習以保證每人都有一件白袍。」
次日清早,七千騎軍果然都身披白袍,整整齊齊的列好了隊伍。就連沒有裁人的戰馬也弄了一個白布蒙上,楊炎放眼看去,確實是白茫茫的一片。
楊炎點點頭,心中十分滿意。大喝一聲:「出發。」一抖韁繩,海東青發出一聲長嘶,撒開四蹄一馬當主的沖了出去。眾士軍陸續行動,馬蹄激打著大地,濺起的塵土掩敝了天空,一件仵白隨風飛擋,形城一條自色俞洪流,急速向西賓士而去。
而後世的史書都稱這次行動為:白袍軍遠徵。
第6章 遠襲下
這七千騎軍中包括了三方面的人馬,因此在出發之前楊炎將士兵們進行了重新整編。虞公亮帶來的俱甲騎兵雖然有近一半是重新補充的,但論戰鬥力迮是宋軍中最強的,迭鋒軍山營的一千俱甲騎兵也只剩八百多騎,楊炎將這兩軍合為一隊,為第一營;這些甲俱雖然比鐵浮圖的鐵甲要輕得多,但戰馬的負重還是要比普通騎軍重得多,因此每人都有兩匹馬,指揮是陳亦超和劉復武。原選鋒軍的風營和林營的輕騎兵也合為一隊,為第二營,指揮是曹勛和高震;原迭鋒軍火營是配有馬皇弩的輕騎射軍,共八百人單獨為第三營,指揮張榮和張師彥;原來魏勝部下的兩千多騎軍為第四營,指揮是董成、朱震;原選鋒軍的雷營和陰營合為第五營,由楊炎親自辛領,辛棄疾、王世隆、魏昌以及趙月如、趙倩如和她們帶來的女兵都被編入了五營中。
趙月如和趙倩如這次來兗州共帶了三十個女兵,經過挑選之後只有十二個人合格加入了遠襲軍。其中有四個原來是她們的宮女,分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