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改立內閣(第1/2 頁)
“國君,太宰之職在乾國傳承已久,貿然更改恐怕會引起朝野動盪啊。不如先從其他方面入手,等時機成熟之後再做打算吧。”
王安石剛剛說完這句話,御史大夫蕭瑀緊接著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糜竺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諸位愛卿不必如此焦急,請先聽孤把話說完。孤所說的內閣制度並非是要完全推翻太宰之職,而是要用內閣來取代它。具體來說,我們將設立內閣首輔一人,內閣次輔兩人,以及若干名內閣大學士。”
張碩一邊說著,一邊揮手示意那些還想繼續發言的大臣們安靜下來。
“內閣首輔依然是百官之首,負責統領全域性;而內閣次輔則作為首輔的副手,協助他處理各種政務;
至於內閣大學士雖然沒有實際權力,但他們將會與司禮監、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一起協助孤批閱奏章、處理國家大事,相當於是孤的智囊團或者說是參謀團隊。
而且,這些內閣大學士被允許參加朝廷議事,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張碩條理清晰地闡述著自己對於新制度的設想,讓在場的眾人都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謝安聆聽著張碩的一番言辭,心中同樣有了權衡。
張碩所提出的內閣制度,表面上看,他依然位居百官之首,但實際上,他卻受到了內閣次輔的牽制和監督。
往昔,只有他和高力士一同協助張碩審閱奏章、參與國家決策。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政治理念在乾國幾乎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然而,如今張碩打算讓內閣次輔以及眾多內閣大學士共同參與處理政務。這樣一來,工作效率無疑會更高,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將不再能夠獨攬大權,朝堂之上也不會再是他一個人的“一言堂”了。
“國內閣制度確實能夠更好地協助國君處理朝政事務,微臣認為此乃妙計良策!”
在經過短暫的深思熟慮之後,謝安當機立斷,第一個站出來發表意見,表示支援張碩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儘管在很多情況下,謝安需要為謝家的未來發展深思遠慮,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對張碩的一片赤誠忠心。
此外,引入琅琊王氏進入朝堂,張碩勢必要賜予他們相應的官職以示安撫,而內閣次輔之位必定會有一個名額屬於王家之人。
琅琊王氏出了一個心懷不軌、企圖謀逆的王敦,而謝家則一直以來都忠心耿耿地輔佐著君主,從未流露出任何野心和越矩行為。因此,在乾國的政治地位方面,王家幾乎沒有可能超越謝家。
出於對乾國未來前途命運的考量,謝安自然不會因為個人的私慾雜念,而輕易否定張碩的獨到見解。畢竟,謝家早已與乾國緊密相連,榮辱與共,休慼相關。
正主的謝安已然接受了張碩的改革,其餘幾位大臣自是不會多言,張碩當即便宣佈了自己的相關任命,原太宰謝安任內閣首輔,教育司司長蕭琮任內閣次輔,玩家林燁任內閣大學士,而教育司司長一職,則由東吳降臣文翁(政 83,智 91)接任。
文翁在政、智屬性上,雖較黃庭堅與陶淵明並無優勢,但其特性“興學”,對教育卻有額外的屬性加成。
興學(3\/10)——治下所有學子學習文學類知識時,經驗獲取速度+30%。
此次的調動將於次日早朝上正式公佈,同時也會向乾國各地釋出小試選吏的訊息,此事仍將由教育司與吏治司聯合操辦。
因為兩司早前就在為來年的春試做準備,所以這次小試的題材並不難選,兩司有信心在三天內完成選題。
不過張碩考慮到公告下去需要時間,且學子們也得準備準備,所以將時間定在了七天之後。
藉著這多出來的幾天時間,讓兩司好好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