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5 頁)
尚。雖然到城裡買東西很方便,但人們趕交流會圖的就是那份熱鬧,感受的就是農村的那種“土味”,比如那些土陶瓦罐,還有竹製的各式藤竹椅,在城市裡漸漸難以尋到。
人流湧動,熙熙攘攘。油煙燻繞,人聲嘈雜,整個鎮上一片喧鬧與飄香。
戲臺底下更是堵得水洩不通,人們或站或坐,或在農機上翹首而盼,難得的一次放鬆與享受。
臺上是流水綢緞,水袖曼舞般的戲子唱唸做打,聲音振人肺腑。
老人的娛樂全在戲曲上。高昂、雄渾有力,唱者聲嘶力竭般的“吼”,聽者手指輕動,和著鑼鼓檫子二胡的伴奏,與唱著同為一體,口中哼唱,手淖節拍,恨不能替,如醉入迷。
表演中有輕鬆的顛笑,在伶人的誇張表演下能泣鬼神,直上雲霄。若惆悵憤怒,則哇哇哇哇嚎叫,抑揚頓挫,人間情感六藝有千般變化。吹,拉,彈,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鬍子瞪眼,抬腳踱步,都要踏上點子,有板有眼,有招有式,板腔流韻相互配合,曲美舞歡,鑼鼓振振,喳喳喳喳,嗷嗷嗷嗷,沒有哪項舞臺效果如戲曲一般渾然一體,行古縱今。
經典的劇目《鍘美案》、《八義圖》、《法門寺》、《下河東》、《三孃教子》、《周仁回府》、《楊門女將》、《轅門斬子》、《打金枝》,老人們目不識丁,對這些恩怨情仇故事卻娓娓道來,說到得意處不由得哼上兩句
孩童愛武戲,就盼著楊門女將個個颯爽英姿五尺槍,在臺上比劃,鑼鼓嚓嚓激烈,婀娜碎步,短槍相接,翎羽威武,怒目簟作。最欣賞的是武生在舞臺上的跟斗,從一角連續翻至另一角,臺下叫好聲陣陣,看的盡興,一夜間耳畔還是震耳欲聾的鑼鼓梆子聲。
一連幾日,放下農活,盡興的逛,盡興的吃,晚上也隨著大人擠在戲臺前打盹,卻捨不得丟下這份熱鬧入睡。
往往一覺醒來,戲盡人散,哀怨大人不早早叫醒自己,誤了一場精彩的武戲,一夜也就賭氣。
小孩是看不懂戲的,就往馬戲團那裡湊去,帆布大包,裡面稀奇古怪的表演,只能透過架在篷布外面的大喇叭得知,就無從一窺究竟了。
也有放置一磁碟,交上兩元錢摁指標嬴獎的遊戲,看那紅指標要端端正正對著盤內的饞人玩具、香菸、碎玉墜子的,可往往不論用力大小,也不曾有正中獎品的。
有投圈套東西的遊戲,繩子圍成方陣,內放置各式獎品,買了十個竹篾編成的圓環線上外投擲,要正落獎品中間,不偏不倚,勝算是有的,不過算過買竹圈和獎品本身的價錢,贏取的不過是一陣的娛樂罷了。
每個攤位前高音喇叭喊著:“不是最低價當場退貨”、“上海羊毛衫10元一件”、“步步高皮鞋35元一雙”。
在一個賣皮鞋的攤位前,喇叭裡重複播放著“品牌皮鞋,原價200元,現價50元,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這樣的電子叫賣聲此起彼伏,場面顯得十分噪雜。
孫剛和趙涵兩人經過一家銷售羊毛衫的攤位前,一位中年婦女拿著一件紅色羊毛衫正跟攤主交涉:“還說是真貨呢,放到水裡一泡,羊毛衫變成了大花臉,我要退貨!”攤主則理直氣壯地反駁:“38元錢就想買件真羊毛衫,有這麼好的事?”
在交流會上,往往有不健康、低階庸俗的演藝活動。像歌舞團在晚上有時候會有豔舞表演等等。
會場上的物品,不少是假冒偽劣商品,價格便宜,但質量卻很難保障,農民即使買了假貨,會場散了,也無法去找賣貨的小販,只好自認倒黴。
還有賣糖葫蘆、麻花之類的,甚至還看見一個假和尚在那裡賣佛珠手蜀,現場開光。
————————————————————
今天週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