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詠蛙一首驚四座(第3/5 頁)
始聽著對詩句講解,現在這幾個幼學都沒有學完還做詩,也準備開口,都正要張嘴。
朱元璋的威嚴在殿內瀰漫,他沉聲說道:“我考下你的詩句,你就以池塘裡的蛙叫為題做個詩吧。”聲音落下,大殿內陷入了片刻的寂靜。
朱棣心頭微微一震,他看著朱元璋,內心湧起一股疑惑。前世的記憶中,他並沒有學過作詩,那些風花雪月的詩句,他曾經毫不放在心上。而今天,在這個時刻,他卻被要求以池塘的蛙叫為題,做出一首詩來。這讓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朱元璋似乎對朱棣的狀態充滿了疑惑。而劉伯溫作為出題者,他心中也充滿了矛盾。他原本想為朱棣出個簡單的題目,也許他能做出一首打油詩來應付一下。但他的內心又覺得這並不可能,畢竟朱棣還是個年幼的孩子,他的學識尚淺,要做出一首符合意境的詩來並不容易。
教書先生在一旁坐立不安,他心中抱怨著這個麻煩的差事。他只是在課堂上講解了一些詩句,還沒有教到做詩這一步呢。如果朱棣做不出來,他擔心自己會受到皇上的責備,甚至會因此失去官職。
朱標也瞭解這個教學進度,他自己也才剛剛開始學習詩句的講解。現在這幾個幼學都還沒有學完,就要他們做詩,這確實有些過分了。他也準備開口求情,但朱元璋卻已經揮手示意他們安靜下來。
“小四,就按劉先生說的做。”朱元璋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
朱棣深吸一口氣,他開始在腦海中回想起一些前世的詩句,希望能夠找到一些靈感。他知道這是他的一個重要的考驗,也是他的一個機會。他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件事。
時間在慢慢過去,大殿內的氣氛越來越緊張。朱元璋的臉色漸漸變得有些陰沉,顯然他對朱棣的答案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朱元璋的臉上漸漸露出不耐煩的神色。他心中也開始疑惑,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做出一首好詩呢?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朱棣忽然想到了一個前世偉人的詩句,心中頓時一喜。他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開口說道:“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此時的劉伯溫,臉色猶如秋日的湖水,波瀾不驚。他雙眸深邃,猶如古井不波,卻在聽到朱棣的詩的開頭時,眼中閃過一道明亮的光輝,彷彿星辰在黑夜中驟然點亮。他的手微微顫抖,以至於杯中的茶水也跟著泛起了漣漪。
朱標在一旁看著劉伯溫的反應,心中明瞭,這首詩不同尋常。他暗自鬆了口氣,這首詩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而朱元璋在初聽時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但隨後卻陷入沉思,顯然在思考這首詩背後的深意。
過了片刻,劉伯溫率先點頭讚歎:“好詩!這首詩以池塘裡的蛙叫和綠蔭樹下的蟬聲為線索,描繪了夏日的夜晚。透過對比蛙叫和蟬聲,凸顯出詩人獨特的意境和心境。尤其是最後一句‘春來我未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更是寓意深刻,表達了詩人的自信和傲骨。”
朱元璋聽後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看出這首詩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刻的意境和情感。這證明朱棣並不是一個平庸之輩,而是有著獨特的才華和思想。
朱元璋聽完,沉思了片刻,他審視著朱棣,心中疑惑重重。這個兒子平日裡並不張揚,也沒有特別表現出過人的才智。但今天這首詩卻讓他刮目相看。他忍不住問:“這首詩你是從哪裡學來的?”
朱棣心中一緊,他可不想暴露自己前世的記憶。然而,他冷靜思考後,慢慢開口:“父皇,這首詩是孩兒自己創作的。我只是在書中看到一些詩句,又經常聽到宮內的荷塘裡蛙叫,有所感觸後便時常磨練。”
朱元璋聽後,對朱棣的才智和創作能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