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析國內形勢,然後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後,也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管仲擔心小白搶先回國,便自動請纓截殺小白,終於在即墨趕上公子小白,提箭就射,小白應聲倒下。誰知道小白裝死,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帶勾子。矇騙了管仲後,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終於趕在兄長公子糾之前。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臣是個平庸之輩,現在國君施惠於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國君的恩賜。若把齊國治理富強,我的能力不行,還得請管仲”。齊桓公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鮑叔牙回答道:“客觀地說,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蓋世,才能超眾。”終於在幾次交涉中說動了齊桓公。魯莊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當即派兵進攻齊國,雙方在乾時會戰,結果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莊公敗歸魯國。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莊公,叫魯國殺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召忽。在齊國壓力下,魯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召忽為了表達對公子糾的忠誠而自殺,管仲平安到了齊國。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經過幾番討論和實踐,桓公認為管仲確是治國之奇材,不久就拜管仲為相,主持政事,為表示對管仲的尊崇,稱管仲為仲父。 管仲為齊相後,根據當時形勢,對齊國進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對外,提出“尊王攘夷”,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管仲改革的實質,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在管仲近30年的苦心經營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為齊桓公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創立霸業嘔心瀝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齊桓公去探望他,詢問他誰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說:“國君應該是最瞭解臣下的。”齊桓公欲任鮑叔牙,管仲誠懇地說:“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為政的。”齊桓公問:“易牙怎樣?”管仲說:“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管仲答道:“衛公子開方捨棄了做千乘之國太子的機會,屈奉於國君15年,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如此無情無義,沒有父子情誼的人,如何能真心忠於國君?況且千乘之封地是人夢寐以求的,他放棄千乘之封地,俯就於國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過於千乘之封。國君應疏遠這種人,更不能任其為相了。”齊桓公又問:“易牙、開方都不行,那麼豎刁怎樣?他寧願自殘身肢來侍奉寡人,這樣的人難道還會對我不忠嗎?”管仲搖搖頭,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是違反人情的,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真心忠於您呢?請國君務必疏遠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管仲說罷,見齊桓公面露難色,便向他推薦了為人忠厚,不恥下問、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遺憾的是,齊桓公並沒有聽管仲的話。 不久管仲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