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監軍建在隊上(6)(第2/5 頁)
位是隊,也就是說每五十個人當中就擁有一名監軍,這使得任何一位部隊將領想徹底架空監軍都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僅僅對付任何一個人是沒有用的,因為整個監軍體系獨立向自己的上級領導部門負責,除非剷除掉這個體系,否則少了誰這個體系都會正常運轉。如果一名將軍在自己的軍隊中將整個監軍系統一舉剷除,且不說這一行動等同於公然造反,便是這一行動本身也會給這支軍隊造成極大的損失和破壞,有些部隊甚至會因此而直接分崩離析……
舉個例子來說,按照制度,每個隊有一名隊監,每個營有一名監事,營以上稱監軍,一位掌管五營兵馬的將軍,他在幹掉了自己的監軍之後並沒有辦法直接全面掌控軍隊,因為他的部隊中還有五位監事和二十五名隊監,這些基層的監軍軍官的工作並不會因為其上級監軍軍官的死亡或者更換有所改變,他們仍然牢牢掌控著每一支部隊。
一名士兵要擔任伍長或者什長的職務,需要隊正提名,隊監對其進行稽核並最終向自己的上級營監事提交稽核意見報告,營監事會根據隊監的稽核意見報告批覆隊正的任命,或者透過,或者否決,而營監事本人則要對此決定承擔責任。同樣,一位營指揮要提拔一位隊正,也要走一遍相應的程式,只不過這項任命的最終批覆權在上級監軍那裡。
當然,這個制度也不是死的,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說戰鬥進行當中,軍事主官需要臨時任命一位指揮官,不需報上級監軍批覆,只需取得同級別監軍軍官同意即可當即任命,該項任命只需要在戰後向上級監軍部門報備補行手續即可。在報備之前,該物件將以檢校官名義擔任該指揮任務。
魏遜這位北唐軍中最早的監軍軍官最終在日後相繼擔任了衛尉寺卿、兵部尚書、樞密使參知政事等顯赫職務,這充分證明了監軍制度的強大和有效。在這種監軍體制制約下的北唐軍沒有文官政府外行們的羈絆掣肘,因此能夠相對比較高效地執行其軍事使命,卻又不至於脫離中央政府的掌控最終造成軍閥割據軍隊私有化的惡果。
創設這一制度的李*本人實際上並沒有對自己的這一所謂創新有多麼自豪,在這個時代裡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制度的發明專利並不屬於自己。在他生活的時代,這種制度已經成為中國國家現代軍事體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過八十年的實踐檢驗,早已被證明了其先進性和有效性。
有很多人認為政治委員制度是xxx政府控制軍隊的最有效手段,這實際上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前蘇聯和東歐許多國家的軍隊同樣設定了政治委員制度,但是這種制度並沒有真正在危急關頭挽救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政權。因為無論是這些國家自己還是作為外行人的西方國家,都沒有認識到政治委員制度的本質和關鍵究竟何在。
李*以及其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認為,某偉人最為高瞻遠矚的神來之筆並不是政治委員制度本身,而是作為這一制度最基本構成要素的“支部建在連上”,不管怎麼說,這個貌似簡單的改革直接開啟了現代軍隊制度改革的******,是最終保證了二十世紀那支強大的中國軍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這個制度鑄就了一個神話,一個後工業文明時代的不敗神話。
不幸的穿越者兼無恥的剽竊者李*自身的職業屬性使得其對這一制度的理解頗為深刻,起碼在五代十國這樣一個軍閥紛爭藩鎮割據的亂世,這種制度是絕對優於那些以所謂的“以文御武”為基本思想的監軍體制的。柴榮和趙匡胤或許都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們或許最終都有著能夠成功解決藩鎮問題的靈丹妙藥,但是他們絕對不可能超越這凝結著千年智慧和經驗的卓越制度。
某種程度上,這種制度是不可超越的,最起碼作為一個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前政工幹部,李*是這麼認為的。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