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五代十國(8)(第2/5 頁)
使自己由諸侯而得以問鼎天子的寶座,擁有“天下”。
第四個階段便是作為一個天子來“平天下”,平,最原始的意思是公平,平均,公平才不會出現矛盾,平均才不會導致爭執,古人如此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他們認為,身可以修,家可以齊,國可以治,而天下,只能用“平”的。
古人認為,只有重新平衡平均地分配天下的土地,才不會導致戰爭和流血……
這分明是一套號召士人起來變天的邏輯。
誰說孔子著春秋是為了讓亂臣賊子懼?他老人家分明是在為士人起來搶班奪權進行理論準備和思想武裝。
由此可見,孔聖人自己便是亂臣賊子的鼻祖。
但是孔子是聖人,是當之無愧的聖人,是如假包換童叟無欺的聖人,因為他在那個一切都為混亂的表象所掩蓋的黑暗時代用振聾發聵的聲音揭示了一個無比實際無比客觀的真理——誰擁有了土地,誰便擁有了一切。
士的理想,便是重新分配天下的土地,以更為合理的模式,用更為科學的制度,以便能夠讓有限的土地保障更多的人的利益。
我們不得不說,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也仍然是一個偉大的理想,是一個值得我們敬仰和讚美的理想。
於是,有了商鞅的“二十等軍功爵位制”。
秦制不同於周制的根本區別在於,秦王國用土地來激勵國民和士兵,用戰爭搭建起了一座由庶民通往貴族的橋樑,而土地,正是這種身份改變當中的核心內容。
一個秦國計程車兵,只要砍下一個敵人的頭顱,便可藉此獲得一級爵位晉升,而伴隨爵位而來的,則是相應規模的土地所有權。
軍功授田,就是這麼簡單。
唯其簡單,才有實際操作成功的可能……
從這個制度開始實施,到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王國付出了六代人的時間。
有人說秦王國統一天下是法家思想的勝利,是秦的嚴刑峻法戰勝了孔孟儒生的仁義道德。
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事實,秦王朝的嚴刑峻法,使其二世而亡。
我們還知道一個事實,兩位所謂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和李斯,他們有一位共同的老師,叫做荀況。
荀況,是個儒者。
因此我們認為,秦朝的君主和大臣們改革了土地分配製度,因此他們戰勝了六國,成為了天下的統治者。
這是先進的土地分配製度和落後的土地分配製度之間的一場較量。
而嚴刑峻法,只是保證了這種先進的制度不至於在短時間為腐敗所侵蝕,失去其先進性……
秦滅六國,漢平西楚,都是這個原因。
誰能夠更合理更科學地分配土地,誰便是民心所向。
那些無數次高喊著“均田地”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領袖們,他們永遠不會明白,平均並不總是合理的,只有讓自己計程車兵能夠透過戰爭獲得利益,只有讓自己的百姓願意透過從軍獲得土地,他們才會拼出性命為領袖們打出一片紅彤彤的江山。
因此出身貧苦的盜蹠倒下了,出身富貴的項籍也倒下了,踩著他們的屍骨,一個叫做劉邦的無賴站了起來,在中國歷史上建立起了第一個漢民族主導的封建國家。
一千多年之後,在劉福通、韓山童、陳友諒、張士誠們的累累屍骨之上,一個叫做朱元璋的和尚站了起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民族主導的封建國家。
眼睛裡能夠看到土地的人,就能夠看到天下。
幾百年後,還有一個人,會從山溝溝裡爬出來,沿著中國的一片片土地,走向天下的頂端。
從秦漢的二十等軍功爵位制,到北朝乃至隋唐的府兵制,凡是在短時間內奪取了天下的梟雄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